罗丹艺术论

罗丹艺术论
作者: 译者:傅雷|口述:(法国)奥古斯特·罗丹
出版社: 山东画报
原售价: 16.80
折扣价: 9.30
折扣购买: 罗丹艺术论
ISBN: 9787547425220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在大学长街的梢头,兴特玛司左近,荒凉静寂, 有内地风的街道的一隅,有所“白石存栈”。一个广 阔的天井中,蔓草丛生中洒满了灰白的石屑。这是国 家专备委托艺术家造像时所用的白石存放之处。 院子的一边,十几间工作室,分住着雕刻家。这 寂静的艺者之村,宛似一所修院。 罗丹占据了两间小屋,一间内放着他的大作《地 狱之门》的泥塑,另外一间就是他工作的地方。 我常是在薄暮时分去访他,那时他正结束着一天 高贵的劳作。我拿了一张椅子,坐待着黑夜来催他休 息,一面又凝神鉴赏他的动作,他趁着黄昏的微光, 兴奋地舞动着刀笔。 我这次又见他捏着泥团,迅急地作几种雏形,这 是他寻思时的消遣。一块塑上大模型的泥团,要费他 几番踌躇,因为这是要抓住稍纵即逝的美丽的姿态, 如果研究过深,动作稍慢,那就很易放过这昙花般的 “真”的浮现。 他的工作法是很奇特的。 工作室好几个裸体的男女模特儿蹀躞着,罗丹特 地雇用他们,要他们不断地呈露着肉体,映出人体在 自由活动中的形象,他长期观察他们,故能熟知动作 时的筋肉状态。现代人之能见裸体,已是极端例外的 了,就是雕塑家们.也只能在pose时见到,然于罗丹 ,却成为视觉中最习见的东西了。这种对于人体的深 切的认识,原为古希腊人于角力竞技中所习见,而为 当时的艺者所完满地表现出来的,罗丹竞恢复了与裸 体相习见的古风,因此他终能抓住全部肉体所表现的 情感。 面貌是通常被认为唯一的心灵之镜的,面部线条 之动作,我们以为是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外在的表现。 然实际上全身没有一根筋不传达内心之变化,快乐或 忧愁、热情或失望、清明或郁怒……一切都表露于人 体全部。两臂伸张、身躯无力的姿势,是和眼睛与口 唇同样表示微笑的心情的。但要传达各种肉的表象时 ,一定要耐心地去研究这部“美之书”。这便是往昔 的大师沐同化之惠,罗丹在今日凭意志之力所培养完 成的。 他目光注射在模特儿身上,默默地体味着生命之 美;他鉴赏着一个少妇在地下俯拾刀笔时的柔媚,手 挽发髻时的爱娇;或是一个男子行走时的烦躁的情态 。当他遇到一个满意的姿势时,他就叫模特儿保留他 的动作,他立刻抓起黄土动手。 某一个晚上,在夜幕甫降、黑暗方临的时光,模 特儿在屏后更衣,我便和他论到他的工作法。 “使我惊异的,”我说,“是你的与一般人迥然 不同的工作法。我认识不少雕刻家,也见过他们工作 。他们叫模特儿站在座上,叫他做某种某种的姿势。 不时还要依了他们的意思把模特儿的胳膊和腿或拉长 些,或弯曲些,叫他把身躯挺直,或把头倾侧,完全 系一架有关节的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