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制度

生育制度
作者: 费孝通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原售价: 62.00
折扣价: 37.20
折扣购买: 生育制度
ISBN: 9787556130320

作者简介

费孝通 1910-2005 江苏吴江人。20世纪中国卓越的学者与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1930年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1933年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获硕士学位。1936年秋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攻读社会人类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秋回国。曾先后在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一生以书生自任,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种族绵续的保障 当前的世界上,我们到处可以看见男女们互相结合成夫妇, 生出孩子来,共同把孩子抚育成人。这一套活动我将称之为生育制度。生育制度是个新名词,因之我得先说明一下这名词的意思。 先说什么叫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一词在社会学书本里用得很多,意义却很不一致。(1) 我并不想在这里把这许多不同的意义列举出来加以批评,我只想说明我在本书中用这名词时所有的意义罢了。我在这里将接受 B. 马林诺夫斯基(B. Malinnowski)在《文化论》一书中给社会制度的定义。他说 :社会制度“是人类活动有组织的体系。任何社会制度都针对一种基本需要;在一合作的事务上和永久团集着的一群人中,有它特具的一套规律及技术 ;任何社会制度都建筑在一套物质的基础上,包括 环境的一部分及种种文化的设备”。和异性结合成夫妇,生孩子,把孩子领大——这是一套社会活动的体系,可是这套活动是否满足特定的需要的呢? ·生育制度的功能 要回答上述的问题,让我们先看一看人类生活有些什么基本的需要。马林诺夫斯基回答说,人类的需要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生物性的基本需要,好像营养、生殖、安全等。人们并不是直接地和个别地在自然环境里得到这些基本需要的满足,他们要用工具,和别人合作 ;于是发生了第二类手段性的需要,好像生产技术、社会组织等。生产技术须有知识的累积和传布,社会组织须有道德和宗教的维持,于是发生第三类综合性的需要。(1) 生育制度所满足的需要属于哪一类呢? 有人认为我们在这里所要讲的生育制度是满足人类基本的性的需要的。马林诺夫斯基在他那本称作《原始人的性生活》的名著里不是描写着大洋洲特罗布里恩德群岛(Trobriand)岛民的求偶、婚姻等活动么?这书的副题不是写着“从人类学的角度论述英属新几内亚特罗布里恩德群岛土著居民中之求偶、婚姻和家庭生活”吗?这不是说这种种都是可以归入性生活里的节目么?换一句话说,它们的功能不是在满足性欲么? 生育制度——包括求偶、结婚、抚育——和性的关系可以有两种说法 :一是说生育制度是用来满足人类性的需要,一是说人类性的需要是在生育制度中得到满足的。性自然是人类的一个基本的生物需要。马林诺夫斯基在上述书中主要是在考察特罗布里恩德岛民如何在他们的文化中东曲西弯地得到性的满足,因之他得描写这地方的求偶习俗、婚姻关系、家庭组织等, 可是这并不是说这种种是为了要满足性欲而形成的。我们承认人类生物基本需要是须在社会结构中得到满足,而且我们也可以说一切社会组织都是为了要使人类能得到更大的和更可靠的生物上的满足,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某种行为和某种生物满足有关而就说这种行为的目的是在满足这种生物需要。种田、烧饭 等活动确是为了我们营养的需要;可是在聚餐时有吃饭的行为,这吃饭的行为是仪式性的,可能是为了要增加团体的团结力,引起同仇敌忾的心情,加强这团体对外的抵抗,所满足的需要不是营养而是安全。生育制度之于性的关系亦属于这种性质。人类性欲的满足即使没有求偶、婚姻和家庭,同样是可以得到的。事实上,这种种正是限制人得到性的满足的方法。我们不能因为人类把性生活限制到了夫妇关系之间,或是人类不经过婚姻不能得到社会认可的性生活,而说婚姻的功能是在满足性欲,或是说为了要满足人类第一类的基本需要而在文化中发生婚姻。相反的,生育制度既然是限制人类的性生活,我们就应当从为什么要限制性生活这一问题上着手去思索,限制性的满足的原因决不能是为了要满足性生活。 马林诺夫斯基说得很明白,家庭不是生物团体的单位,婚姻不是单纯的两性结合,亲子关系亦决不是单纯的生物关系。又说 :“生殖作用在人类社会中已成为一种文化体系。种族的需要绵续并不是靠单纯的生理行动及生理作用而满足的,而是一套传统的规则和一套相关的物质文化的设备活动的结果。这种生殖作用的文化体系是由各种制度组织成的,如标准化的求偶活动、婚姻、亲子关系及氏族组织。” “种族需要绵续”是发生生育制度的基础。但是这句话却把种族当作了一个有意志的实体。个人需要生存,种族需要绵续,——说来虽觉顺口,实在却是不通的。我们只能说个人需要种族的绵续,不能说种族本身需要绵续,因为我们若这样说,我们就得承认文化发生的根源不限于个人的生活了。从个人生活之外去找文化的根源,我们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之,我们还得在个人需要生存的基础上找到种族必须绵续的理由。本章就要回答 :人类为什么要绵续他们的种族?只有回答了这问题, 我们才能说明生育制度的功能是什么。 ·从性爱到生殖 我在上节提出了“人类为什么要绵续他们的种族?”的一个问题,读者初听来也许会觉得有一些唐突,因为这似乎是不成问题的。所谓不成问题,就是说找不出理由来的。这是一个素白的生物事实;一切生物都有生有死,成熟了自然会生殖, 生殖的结果把种族绵续了。个体生存和种族绵续同是生物机能的表现。可是我觉得并不如此。这个问题还得问一问。 在单细胞生物中,种族绵续的确可以说是生物机能的直接表现。以变形虫为例 :它得到营养之后,体积逐渐增大,可是它所得营养的多寡,呼吸的方便,新陈代谢机构的活动,却决定于它和外界接触的体形面积。体积增加,面积却依比例的减少,到一个程度,常态的生理无法进行。这时,它就得把身体分成两个,以增加体形面积。细胞分裂是它的生殖作用。所以我们可以说它的生殖作用是出于机体的生理要求。个体生存和种族绵续,在这个例子中,有生理的联系。 两性生殖的生物就不能这样说了。它们生殖细胞的发生和成熟固然是生物机能的表现,可是从雌雄两性生殖的结合上说,就不能完全说是生物机能的表现了。两性生殖的植物,生殖细胞的结合常要第三者来作媒介。我们若要说雄性花粉非跑到雌性花蕊上去,植物的生理活动就会不能维持,那就未免太牵强了。事实上,的确有很多很多雄性细胞找不到雌性花蕊,怨屈浪费而死的。 在动物中情形又不同一些。生理学家可以告诉我们,生殖细胞成熟时有一种内分泌发生,刺激机体,使它们接近异性,生殖细胞因之得到结合的机会。这就是普通所谓青春期的性爱。可是性爱的满足并不在生殖细胞的结合上,而是在两性接近的行为上。生殖细胞的结合——受孕——乃是满足两性接近——性交——的可能结果,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退一步以常识而论,生殖细胞的成熟,性爱的冲动,雌雄交配,生殖细胞的结合,新个体的产生——这一串在较高级的生物中是共有的现象,既属生物就无所逃于这一连串注定的连环,虽则我们还不太明白这连环是靠了什么这样配合着的。种族绵续是这连环所造成的结果,所以可以说是一件素白的生物事实。 我还有什么理由可以追问 :人类为什么要绵续他们的种族呢?若是人类也是在这一连串的生物机能的连环中翻来翻去,我这个问题问得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我觉得我还可以发生这问题的原因是在我认为这个注定的连环固然锁住了别的生物,但并没有锁住人类。从性爱到生殖的环节中,人类有跳出这圈子的能力。若是他可以跳而不跳,我们就可以问,为什么他不跳了。 我们可以承认人和其他生物一般,生殖细胞成熟之后,对于异性会有一种要求接近,发生性行为的生物机能,虽则即在这环节上,我们的确已看见有人把性爱遏制到寂灭和升华的境地 ;即使我们承认性爱是普通人都有的生物机能,可是人类性爱的满足却并不一定引起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我上面说动物并不一定要“受孕”才能满足性的需要,性爱和生殖虽则相连,但并非一事 ;这句话在人类里更容易看得清。人类并不一定要等山额夫人提倡了生育节制才觉悟性爱和生殖可以划开 ;避妊的知识和避妊的事实,虽不能说任何地方都有, 却决不限于现代都市居民。这种知识并不深奥,更不神秘,除了人们因为其他原因把它推出知识范围之外。雷蒙德·弗思 (Raymond Firth)在提科皮亚(Tikopia)岛调查时,据说出于他意料之外的发现在这种被认为文化水准很低的人民里,居然通行着性交中断(Coitus Interruptus)的方法。(1) 我想若是人类学者对于各地土人的性生活知道得多一些时,也许会使他们对于这种事实的发现不致引以为奇了。性交中断法本来不应视作文明人所独有的秘密知识。 当然,不但那些被认为文化水准较低的土人,就是文明的都市居民,的确还是有很多没有人工避妊的知识 ;可是没有避妊的知识却不一定没有避妊的事实。有许多关于性的禁忌,好像在某些时间不准同房 ;有许多习俗,好像哺乳期不必要的拖长;有许多宗教上的观念,好像清教徒的厌恶性感 ;虽则实行的理由并不在避妊,可是以我们现有的知识来说,都能减少受孕的机会。这类避妊的事实若加以调查,它的普遍性可能较避妊知识更大。 我们还得承认,我们对于性的知识还是很幼稚。很可能有不少可以发生避妊事实的行为没有被我们所注意。以特罗布里恩德岛上的土人为例 :他们男女在婚前两性接触的机会极多, 但是因而受孕的却极少。这事曾为难过马林诺夫斯基。据他说, 这地方的土人是不相信性交和受孕有生理上的关系,所以没有实行性交中断法的。他又不相信当地白人关于土人有避妊方法的传说。结果,他只能说这或者是因为女子性生活开始得太早, 所以不易受孕。这自然只是他的猜想罢了,并没有生理学上的证据。我在这里提到这件事是想借以指出我们自己对于性知识还不够来确说任何地方绝对没有避妊的事实。避妊的事实也许有地方没有,这些地方的人民的确还在上述的生物机能的连环里打圈,生殖细胞从成熟到新个体的产生的过程,他们固然没有加以阻碍,可是新个体的产生是否就能说是种族得到了绵续了呢?这还是问题。 1.正版授权: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重要奠基人费孝通先生一生最为看重的著作之一,费老家人亲自授权出版。 2.名师解读:著名社会学家、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费孝通晚年入室弟子赵旭东亲著一万余字导读推荐,直观概括费孝通观点,辅助读者更深刻的思考、理解。 3.公认经典:中国家庭社会学经典之作。阐述了种族延续的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内在关联,揭示了生育制度的核心。一本书透彻了解中国国情与万千中国家庭。 4.读书致用:文字简洁有力,可读性强。在配偶选择、夫妻沟通、父母权利、世代的隔膜等方面都有精彩论述。在这些深度的剖析,用于当下社会产生的诸多婚恋、家庭困惑依旧具有指导性作用。 5.装帧精美:小开本双封设计,轻巧便捷。封面图案由英国雕刻家、插画家、作家洛勃脱·盖平斯作。护封采用棉玥茶白,纸质轻厚略带粗纹,更显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