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媚相(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傀儡)/第二次世界大战纵横录

奴才媚相(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傀儡)/第二次世界大战纵横录
作者: 胡元斌//严锴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8.36
折扣购买: 奴才媚相(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傀儡)/第二次世界大战纵横录
ISBN: 978751680255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由于意大利在主要的问题上满足了法国的要求, 所以法国决定在埃塞俄比亚问题上回报意大利。 赖伐尔在12月29日提出一份有关法国在埃塞俄比 亚的经济利益的协定草案,其中同意将法国的利益限 制在吉布提一亚的斯亚贝巴铁路沿线,要求法国大使 在此基础上与意大利谈判。 至此,法意谈判获得突破性进展,尽管具体细节 还有待于敲定,但法意协定已基本成型,因而赖伐尔 的罗马之行也随即提上日程:启程时间定于1935年1 月4日。 1935年1月4日,赖伐尔如期抵达罗马。 从1月5日开始,法意两国谈判代表就有关协定的 最终文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讨论,其间有关埃塞俄比 亚问题的谈判曾一度陷入僵局,最后协议是赖伐尔与 墨索里尼在1月6日夜晚进行了绝密的单独会谈后才达 成的。 1月7日晚20时,法意《罗马协定》正式签字。 《罗马协定》是一系列文件的总称,主要包括以 下八个文件,即《法意共同维护和平的宣言》《法意 关于共同维护奥地利现状的议定书》《关于法意在非 洲利益的条约》《关于意大利人在突尼斯地位的议定 书》《法意保证自由通过曼德海峡的议定书》《法意 关于裁军问题的议定书》,以及墨索里尼致赖伐尔的 两封信。 在这八个文件中,前四个文件是公开发表的,主 要涉及奥地利问题以及两国在非洲殖民地侨民和经济 利益等历史问题,其内容基本上为人所知。后四个为 秘密文件,内容涉及法意就德国军备问题和埃塞俄比 亚问题所做的政治交易,它们才是《罗马协定》真正 的核心所在。 在四个秘而不宣的文件中,法国的收获主要体现 在《法意关于裁军问题的议定书》中。该议定书不但 宣布两国一致反对德国单方面重新武装,而且还明确 规定了两国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所应采取的行动: 在德国单方面重新武装的情况下,法意应就双方 将要采取的态度进行协商以便协调行动; 在形势允许恢复裁军谈判的情况下,两国政府应 在有关军备限制的数额方面共同合作,以便能够确保 两国在彼此公平的基础上拥有相对于德国的优势。 从这份议定书的内容看,法国不仅在德国军备问 题上的立场获得了意大利的认同,而且为法意缔结军 事同盟做了铺垫。事实上,《罗马协定》缔结三天后 ,法意军事参谋长会议便开始筹备了。由此可见,法 国拉拢意大利、孤立德国的政策已经初见成效。 赖伐尔事后曾得意地表示,他在罗马得到了巴都 所切望而未实现的结果:“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两人的 联系已被削弱了;意大利倾向法国了;奥地利的独立 已有保证了:欧洲和平的基础已奠定了。” 为此,大多数法国人都将《罗马协定》看做是法 国外交的一大胜利,法国参众两院先后都以绝对多数 票通过了该协定。社会党领袖布鲁姆甚至不无夸张地 评价说:“这些公布的协议……是如此的高贵,如此 的完美,如此的寓意深远,以至于即使只有一部分得 以实现,人们也会感到高兴。” 然而,法国在《罗马协定>中取得的成果是靠牺 牲第三国——埃塞俄比亚的利益换来的。法意关于埃 塞俄比亚的秘密协议是以墨索里尼致赖伐尔的两封书 信的形式表述的,这两份“必须严格保密”的文件, 分别表述了法国所作出的两点让步: 第一,法国政府向意大利政府声明,除了有关自 吉布提至亚的斯亚贝巴的铁路交通相关的经济利益之 外,法国不在埃塞俄比亚寻求其他方面的利益; 第二,为了便于两国在自吉布提至亚的斯亚贝巴 铁路利益上更紧密地合作,法意确认该线法国特许公 司出让2500股公司股份给意大利公司。 此外,赖伐尔还在与墨索里尼的私下秘密会晤中 口头作出了允许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放手行事”的 承诺。 尽管赖伐尔事后辩解说,他当时“全部的考虑就 是意大利将只会以和平的方式来利用这个行动自由” ,同时极力否认会谈中“存在任何可能推动或鼓励意 大利动武的事”,但这并不能否认法国已默认了意大 利对埃塞俄比亚存有野心的事实。 因为不论赖伐尔允许意大利自由行事的承诺是否 意味着认可意大利动武,法国的确将埃塞俄比亚作为 外交筹码出卖给了意大利,而这一点恰恰是日后导致 意埃冲突步步升级,直至意大利最终发动侵略战争的 关键一环。 1935年年底,意大利外交部的一份文件充分证实 了这一点:“实质上,埃塞俄比亚的命运及法国在东 非问题上的立场在墨索里尼与赖伐尔罗马会谈结束时 就已经决定了。随着1月7日信件的起草及赖伐尔口头 的保证,法国政府已注定同意意大利为满足其在东非 扩张,及一劳永逸地解决与埃塞俄比亚政府间的任何 问题而自由行动了。” 事实的确如此。当法国人正为自己通过《罗马协 定》赢得了一个新的盟友而欢喜不已时,埃塞俄比亚 却面临着灭顶之灾:1935年10月,得到法国默许的意 大利在经过几个月的军事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侵略埃 塞俄比亚的战争。 《罗马协定》的缔结,实质上是法国对德政策的 产物。作为抵消纳粹德国给欧洲带来的日益加剧的危 险而采取的一系列外交手段之一,法国与意大利接近 的最终目的在于加强自身安全、孤立纳粹德国。 这种通过牺牲第三国利益来维护本国安全的外交 政策是典型的绥靖政策。法国这种损人利己的短视政 策,不但未能使《罗马协定》成为遏制德国危险的王 牌,反而使国际局势日趋复杂与动荡。P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