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小史
作者简介
李汉松,1922年7月出生于浙江龙游灵山。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后留校任郭一岑教授的助教,开始从事西方心理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六十余年。曾任《世界百科著作辞典·心理学卷名著引导》主编,《心理学大辞典·外国心理学史》副主编。 六十多年来,对心理学的研究一以贯之,笔耕不辍,著述丰富。专著有《心理学的故事》(原名《西方心理学史》),译作有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彼得罗夫斯基《年龄特征与教育》等。
内容简介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 冯特生活在科学心理学诞生条件已经具备的年代 ,科学心理学等待的就是一位合适的接生者。世界名 著《宇宙之谜》的作者海克尔曾经说过: 威廉·冯特具有其他哲学家无可比拟的优点:精 通动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的知识;冯特作为赫 尔姆霍兹的助手和学生,早期就惯于把物理化学的定 律应用到生理学的整个领域,也应用到约翰内斯·缪 勒所下定义的心理学,即生理学的一部分。从这些观 点出发,冯特在1863年发表了颇有价值的《人类和动 物的心理学讲义》。 美国心理学家波林在《实验心理学史》中曾说过 : 1874年冯特出版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 心理学史上的一部很重要的书”,它标志着心理科学 诞生,也是冯特“由生理学家变为心理学家的表现” 。 那么,冯特是如何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呢? 首先,冯特把心理学研究对象定义为“直接经验 ”,认为一切科学都研究经验,物质科学研究间接经 验,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所谓直接经验就是经验着 的个体正在体验到的经验,其实就是以意识观念为心 理学的研究对象。因此,他的心理学又称为意识心理 学。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冯特主张采用实验的内省 法,认为研究科学心理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研究 心理过程的内省实验,如感知觉、反应时间、记忆联 想和注意等;另一种是对历史文化产品的分析,如对 语言、神话、风俗习惯等进行批判分析以研究动机、 意志品质等。前者为实验心理学,后者为民族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显然,这是将整体的心理学割裂成 为两半的做法。 最后,在研究任务上,冯特认为意识心理是一种 复杂的整体现象,必须控制条件采用实验的内省法进 行研究,把整体的心理现象分析为最简单的纯粹的心 理元素。因此,心理学有三项任务:(1)把心理混 合物分析为最简单的心理元素;(2)将心理元素结 合成越来越复杂的心理混合物;(3)确定各种心理 结合的一般公式并从中获得心理规律。 以上就是冯特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后来,他的这 些观点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种传统,通常称为心理学 理论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在不同的心理学中有 不同的内容,但它的形式,至今在普通心理学教科书 中的第一章仍被应用着。在阐明他的心理学基本观点 或基本理论之后,冯特接着就提出他的几种学说。 关于心理元素结合的规律和意识结构。冯特认为 ,意识的最简单元素有感觉、感情和意象(后来他把 感觉和意象视为同一的)。感觉的复合就是观念。观 念有三种形式:强度、时间和空间。感情也有三种: 本书是北师大心理学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趣味语言讲解心理学起源、流派和知识的人文故事书,将心理学发展长河中的有趣故事娓娓道来,让艰深的心理学变得轻松有趣。内附精美插图,带你走进心理学的多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