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夫人回忆录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
作者: (英)凯瑟琳·马嘎特尼|译者:王卫平//崔延虎
出版社: 新疆青少年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
ISBN: 9787537154413

作者简介

凯瑟琳·马嘎特尼(1877-1949):出生于苏格兰卡斯尔·道格拉斯村,是第一任英国驻喀什噶尔总领事乔治·马嘎特尼的妻子。她二十一岁时随其丈夫到达中国新疆喀什噶尔成为英国驻当地领事馆的女主人。她在喀什噶尔生活了十七年,养育了三个孩子,耳闻目睹了喀什噶尔的纷繁变迁和各种人事,是那个地方和那段历史的见证人。

内容简介

从海上远眺克拉斯诺沃德斯克城,只见那里到处是裸露的光秃秃的白 色岩石和山丘,房子也是白色的,只有一些无精打采的树在风中摇曳,那 里没有淡水,原因是终年没有一滴雨。人们使用的水是从里海海水中经蒸 馏分离出来的,味道很怪,喝起来让人不舒服。 但是,我看到一位俄国渔夫背上扛着一条硕大无比的鲟鱼行走在码头 上,这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那条鲟鱼的头高过渔夫的脑袋一英尺,而 尾巴却拖曳在地上。在这一趟旅行中,我和丈夫都迷上鲟鱼和新鲜鱼子酱 ,而且迷得很厉害。在火车上的餐车中,总有烹调得味道极佳的鲟鱼,还 有鱼子酱端上来,而且烹调的方式各不相同。 我们在克拉斯诺沃德斯克换乘火车。这是一列由石油提供动力的列车 ,行驶得非常缓慢。火车驶离克拉斯诺沃德斯克后,便一头扎进了干渴的 荒漠大地。一路上,车轮滚滚,我们倒也相安无事,只是火车不时地得停 下来,等铁路工人饲养的迷了路的奶牛和牛犊慢悠悠地越过了铁道,火车 才又开动。有一次火车的动力装置再次停止了运转,喷出了一股股蒸汽, 气势逼人。我们从车窗中伸出了头想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只见一只笨头 笨脑的老鹅领着一群鹅,晃晃悠悠,摇摇摆摆地穿过铁路路基,根本无视 喷着蒸汽的列车,火车得等在那里,伺候这群鹅穿过铁道。 这一带偶尔见到的建筑物是在铁路车站附近的一两座房屋,其余的都 是广阔的荒漠。一队队驼队在荒漠中行走着,每一个驼队前面都有一头小 毛驴带队,常常驴背上并没有人,而只是用一条绳子与骆驼拴在一起。驼 队慢腾腾地向南行进着,那里的地平线上隐约可见波斯山脉。 经过两天单调乏味的旅行,我们终于看到地面景色发生了变化,在夕 阳的余辉下,大地披上了金色的盛装,气象万千,气势磅礴,令人陶醉。 远处,我们看到了一线流水,知道我们离布哈拉古城不远了。那一线流水 想必是奥克苏河,现在人们称它为阿姆河。 火车离布哈拉古城越来越近,在前方我们看到了一座摇摇欲坠的木桥 ,心里有点不安,不知道到底是不是要把我们自己和列车的命运托付给这 座桥。果然,情况就是这样,火车停了下来,从车厢里跳下去一个乘警, 接着,火车又开动了,一步一步向前蠕动,朝木桥驶去。那个乘警在车头 前面走着,一边查看着自从上一列列车通过后,这座桥又向下沉下去了多 少。我至今也没搞明白,他手里的那面红旗到底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因为 ,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有人提醒我们也知道火车通过这座木桥有点危险 。 列车缓慢地载着我们继续向前挪动,桥身晃晃悠悠,发出嘎叭嘎叭的 声响,仿佛它已难受到了极点。桥面上有几处大梁已不见了,我们朝下望 去,从那些洞中看到像巧克力一般颜色的河水在下面冲刷而去。 用了整整半小时,列车才爬过木桥。到了对岸坚硬的地面上,我们这 才放下心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座桥虽然从表面上看不安全,但是就 在我们乘坐的列车通过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它仍然在那里承受着其他列车 通过时的重负,并没有发生意外。等四年后,我们在回英国途中又路过这 里时,看到一座精巧的铁桥已横跨在河面上,列车通过了这座铁桥,而那 座旧木桥,或至少是它的一部分,仍然横在河上,使我们再次回想起当年 那令人揪心的半小时。 虽然我们极想参观游览布哈拉城,但是我们却没有在这里下车,只是 从车站上匆匆看了看这座古城。站在站台上的那些英俊的男人和漂亮的女 人们使人们称羡不已。 就这样,这列火车把我们拉到了撒马尔罕,我们的铁路旅行被迫在这 里中断了。因为在1898年,从撒马尔罕到安集延的铁路刚刚竣工,但是还 没有正常的旅客列车开往安集延。要想从撒马尔罕乘火车到安集延,必须 得到撒马尔罕总督的批准。 这条铁路上的列车没有旅客车厢,旅客们得坐在有篷的拉运牲畜的货 车车厢里。我们看到有些旅客身上裹着宽大的俄式披肩,或蹲或躺在车厢 地板上,而地板上只铺着一层干草。对我们来讲,要与这些人混坐在那里 ,还要呆上好几天,这个前景没有一点点吸引力。但是,如果不乘坐这种 列车,我们又怎么能继续前行? 第二天上午,我们前去拜访撒马尔罕总督梅鼎斯基将军,我们并没有 带给他介绍文件,也没有人向他介绍过我们,所以我们心里一直犯愁:他 不认识我们,怎么会接见我们呢?但是,他却极其亲切地接见了我们。我 们发现这位将军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绅士,一位马上就能获得我们尊重和信 任的人,他从头到脚都像一个军人。由于他只会讲俄语,而我丈夫的法语 要比俄语好一些,所以梅鼎斯基将军召来了他的秘书为我们的谈话做翻译 。出乎我们的意料,他的秘书竟是位爱尔兰姑娘,她一生都居住在俄国, 法语和俄语说得极为流利,但几乎不会说英语。我们立刻得到了乘火车的 批准,而且梅鼎斯基将军还说,由于他女儿要在两二天内到玛尔基兰与她 驻扎在帕米尔高原的丈夫会合,将军提出我们可以待在他为自己女儿特地 保留的一节头等车厢里的一个包厢里。当然,我们为自己有如此好的运气 而极为高兴。 因为要在撒马尔罕等这位将军的女儿,这得好几天,我们便开始尽可 能多的在这座城市游览参观一番。撒马尔罕是蒙古王朝的摇篮,这里的蒙 古王廷曾统治过印度好长时期。我们在巴扎上到处游逛,看了个够,而且 还去参观了跛帖木儿皇帝的陵墓,他的陵墓上覆盖着大概迄今能够发现的 最大的一块玉石板。陵墓大门上镶嵌着精美的蓝色瓷砖,在晴朗干燥的天 空下,闪耀着光芒。然而,这里的辉煌文明已成为过去。古代建筑物的风 格完全是典型的鞑靼人风格,鞑靼人过去曾有过的辉煌早已烟消云散。现 在俄国人是这里的战士和主人,征服了这片土地,而鞑靼人却成了商人, 成了仆人。 在俄领中亚看到的人种类型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 皮肤白晰,长相属欧罗巴人种。那里的男人身材高大,颇有威严,而女人 们则大都身材可人,面貌秀丽,非常漂亮;他们举止文雅,彬彬有礼。尽 管历史上这里遭受过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但这里的人们却依然保留着 自己伊朗人的特征。 当然撒马尔罕城里还有一些人,由于在过去的年代里与入侵者通婚, 他们已经显示出了鞑靼人和蒙古人所特有的那种杏眼、高颧骨的特征。 梅鼎斯基将军亲自到火车站为我们送行。我们看到列车上专为我们留 下了一个相当豪华的包厢,为此我们向将军表示了谢意。后来,我们才了 解到,在喀什噶尔地区和费尔干纳地区之间俄中边界勘界谈判中,梅鼎斯 基将军曾担任过俄方长官,因此中国人很了解他。 乘上这趟列车,我们㈩发了,车厢内环境很舒适。然而,我们快到玛 尔基兰时,却发现由于我们的旅伴(指将军的女儿——译者)要下车,我们 乘坐的那节车厢被解离了列车,这使我们大为吃惊。无奈之下,我们只好 在拥挤的运牲畜的货车厢里找安身之处了。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