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合一(如何全心投入工作创造高绩效高利润)

我们合一(如何全心投入工作创造高绩效高利润)
作者: (美)鲁迪·科森|译者:苏西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8.80
折扣购买: 我们合一(如何全心投入工作创造高绩效高利润)
ISBN: 9787229044442

作者简介

鲁迪·科森(Rudy Karsan) Kenexa创办人之一、主席兼CEO 鲁迪·科森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987年,他参与创立了Kenexa公司,随后出任董事会主席兼CEO,领导公司成为全球顶尖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提供者。同时,他还是美国特拉华谷国际青年成就组织的董事局主席。

内容简介

这个测评工具通常是用在团队、部门或整个组织中的,而不是用在个人 身上。但你可以把这个分数当做参考,看看你对目前这份工作的感情如何。 如果你每项都打了4 分或5 分,那么你的工作状态是很投入的。如果你全都 选了“非常不同意”或“不同意”,那我们就认为你对这份工作并不投入。 当然了,如果你选的是“中立”,那么你就称不上投入,也称不上不投入。 有一点必须要搞清楚:全心投入跟开心快乐是两码事,不开心未必就等 于不投入。有些人很喜欢抱怨,可他们有可能仍然是全公司里最投入的人, 抱怨是因为他们在意这家公司。或者,他们太忙、工作得太投入了,没力气 笑,在部门的庆祝聚会上表现得不那么兴奋。事实上,你可能会有这种员工 ,非常不开心,却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一举一动完全符合你的商业战略。 同样,你也有可能有这种员工,每天笑容满面,整天乐呵呵的,却完全达不 到公司的绩效目标。他们没在创造价值。他们只是在快活过日子。 这份工作让你很不开心,你对此束手无策。你有过这种感觉吗?或许你 不喜欢这份工作,不喜欢这个老板,但你“需要钱”,或是“除了这个也找 不到别的工作了”。你经常向别人抱怨老板和同事吗?如果你不是这样,八 成你见过这样子的人;这种人总是看到事情最坏的一面。 不幸的是,很多人找到了办法,开开心心地享受着不开心的感觉。琢磨 琢磨这句话吧——要是他那么不开心,那为什么不辞了职换个工作呢?有些 人想辞职,却又没走,是因为他们想要公司的高福利,或是因为上班地方离 车站近,或是工作时间适合自己。如果是这样,他们可以把关注点放在那些 积极面上(比如这份工作有哪些优点)。 乱糟糟的一天下来,抱怨几句是正常的,谁不是啊。有建设性地挑挑刺 ,这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发觉自己总在跟别人抱怨这份工作,你可能就 要好好想想,你抱怨是为了什么?你为什么会抱怨?抱怨让你自觉高人一等 ?还是让人们知道你理当得到更好的待遇?你抱怨,是因为你喜欢家人和朋 友的同情和关注? 只需在态度上稍稍转变一下,你就会意识到,尽管老板很难相处,工作 沉闷乏味,但你可以选择开心。报酬不错,通勤方便,工时灵活……任何让 你留下来的原因都可以,然后把关注的重心转移到你服务他人的方式上去( 无论是顾客、同事还是社会)。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全心投入这一套对自己的下属没用,因此他们就推 脱了领导者的责任。这些凡事总爱说不的人会这样说: ◆ 我们公司只用低技能的员工;有份好薪水他们就能全心投入了。 ◆ 我们的国家和文化跟你们不一样;我们这里的人喜欢作风强硬的管 理者。 ◆ 我们这一行可不是温情脉脉型的,大棒比胡萝卜更有用。 每个国家员工投入的程度不一样,这的确是真的。Kenexa 研究所的研 究表明,在我们调研过的14 个国家中,印度的员工投入度最高,日本的最 低;印度的分值是日本的2 倍。各个行业里的投入程度也不一样,高科技制 造企业的员工投入程度最高,政府职员最低。 然而,Kenexa 的调查数据(每年在150 多个国家进行、受访人数达到1 000 万)显示,那些总爱说不的人是错的。事实上,就算走遍全世界,人性 都是一样的。投入的程度尽管不同,但背后的驱动因素却极为相似。无论你 身在哪个国家、哪个行业、哪个岗位,这些驱动因素会让我们愿意投入工作 ,让我们提起公司时说“我们”,而不是“他们”。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还有我们带领高敬业度团队的实际领导经验,我 们认为成长、认可和信任是驱动要素中的前3 强。紧接着的是团队合作、沟 通、对未来的愿景、责任感、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这些是人人都渴望得到的 东西。这些因素一点一滴地汇聚成情感,让我们全心投入工作。 实现这些驱动因素的方式在不同国家会有差别,当然也因人而异。员工 如何建立起对CEO 的信任,在俄罗斯和在巴西可能就不一样。但在这两个国 家,你肯定找不到一个员工宁可不信任他的CEO 。你应该如何倾听员工的心 声,如何跟他们沟通,这在中国和加拿大就不一样,而且你肯定也找不到哪 个员工喜欢被人忽视。全世界都不会有谁不愿意成长、被认可,以及信任领 导者。人性到哪儿都一样。 有一家流行服饰零售商发现,员工们越是投入,公司的绩效就越是糟糕 。这家公司成功地打造出了合适的店铺风格,既符合品牌形象,也让顾客和 店员非常开心。员工们打心眼儿里高兴,也很热情,店面布置得有趣又时髦 ,从隐藏的喇叭里播放出的音乐酷极了。员工们都全心投入,做着自己最擅 长的事情,营造着积极而热情的氛围。 然而,这家连锁店在店面氛围上的成功却被一个缺陷抵消了:他们忘了 公司的终极目的是卖衣服。他们在销售培训方面做得不够,不关注销售指标 ,也缺乏一个合理的薪酬体系来支撑销售业绩。公司在用人方面做得很成功 ,找到了和气又友善的人,也给他们不错的回报。但没过多久公司就意识到 ,真正该做的是雇用那些为人友善、同时又知道如何销售服装的人。这个不 同寻常的零售案例表明,开心未必意味着高产,光有投入是不够的。 2000 年初,鲁迪在领导Kenexa 的时候亲身体验到了这个道理。Kenexa 的工作氛围一向很好,用Kenexa 管理者们自己的话说,叫做“自食其果”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司上下也都在身体力行,努力 达到这一目标。他们创造出了一个充满信任和信心、认可和尊重,鼓励成长 和发展的工作环境;内部的员工调查显示,大家的工作投入程度都很高。可 是,公司的业绩却不怎么样。2002 年公司的发展困难重重,危机出现了: Kenexa 最大的客户破产了,公司的好几个分支部门陷入亏损。显然,一支 全心投入的队伍还不足以抵御风暴。 为了应对危机,鲁迪暂停发放公司领导层的所有薪酬,并且向他们提出 了一个挑战:重新找到突破口;一旦大家引导生意走上了正轨,薪水就会重 新发放。正是在这个时期,Kenexa 确立了公司的使命:为每一个岗位配备 最优秀的人才,并且让他们取得最高的绩效。这个理念一直引导公司走到了 今天。改善了核心业务后,Kenexa 的领导层作出了艰难却至关重要的决定 ,公司关闭和卖掉了一些与长远目标不符、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部门。团队同 时还制定出了全新的方法,用来制定和测评月度和季度的绩效目标。有了足 够的员工投入度,大家齐心协力,Kenexa 终于重新焕发了生机,两年后, 也就是2005 年,公司完成了首次公开募股。 P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