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2.00
折扣购买: 起来(风云儿女电影摄制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历程纪实)/红色起点
ISBN: 9787208158665
第一章 聂耳:想进电影界的音乐人 九一八噩耗传来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那一天,聂耳接到联华影业公司通 知,明天要乐师穿礼服拍戏。这是续拍前些天就参与开拍 的影片《银汉双星》的一幕,那年聂耳19岁。 因被同一共青团小组里的叛徒出卖,刚刚毕业、原本 有望在玉溪做县督学或在县中教书的聂耳(聂耳《致二哥[ 聂子明]》,1930年6月19日),紧急避险来沪,至此已经 一年有余。通过三哥的关系,聂耳1930年7月18日到沪,即 投奔云丰申庄(薛振青、张仓荣《回忆聂耳[摘录]》,《 聂耳年谱(增订稿)》),在虹口公平路同春里(今公平 路185弄86号2楼)栖身。两天后,他拿着三哥给的介绍信 ,照上面的地址四处求职。英语专业的师范学校毕业生, 在湖南、广东当过数月的兵,曾考进欧阳予倩在广东主持 的戏剧研究所,有些表演小天赋,向往音乐、文学,如此 种种,在上海找工作并不容易,留洋博士还失业呢!整整 十天一大圈兜下来,还是回同春里做云丰申庄的店员。起 初没有工资,不久改为“驻申稽查员”,开始有每月15元 的津贴。 “云丰”做的是由滇汇款到沪,购买“大联珠”香烟 运滇销售的生意。从精华工厂提货、包装、付邮、打电报 ,忙时忙,闲时闲,聂耳此外还要兼任记账、打扫、买菜 等杂务。所住是市井陋巷,苍蝇,蚊子,臭虫,肮脏的被 窝,几个人挤通铺,遇到他们打麻将聂耳就设法躲开。邻 居有经常酗酒打老婆的白俄,还有能讲英语、日语及多地 方言却不会写字的轮船火头。晨起,但见黄包车、巡捕、 老虎灶、马桶,西牢的洋岗警,推小车,小红灯,提着饭 盒上早班的工人,工厂的烟囱,轮船的烟囱,汽车、洋房 ……(聂耳日记,1930年12月4日) 聂耳没有忘怀政治,何况上海那时正是进步人士向往 的革命中心。八一世界反帝战争日,又是南昌起义3周年纪 念日,聂耳正忙,但还是特别留意警察“严怖”的街面, 看到第二天上海报纸,这才知道“原来昨天的事”“依然 大肆活动”(1930年8月2日)。惦念着11月7日是苏联十月 革命节纪念日,聂耳午后到英大马路(今南京东路)、南 京路、跑马场、北四川路一带转悠,但见华洋巡捕密布, 眼光闪着凶神恶煞,那天飞行集会没能实现。就在初到上 海的日子里,聂耳回顾了既往经历,思想有了新的进步。 他抽空整理了自己的所谓年谱:1912年2月生人,4岁丧父 ,兄三姐二,靠父亲留下的药材铺勉强维持生活,6岁上玉 溪县立师范的附属小学,10岁入私立求实小学读高小,演 新剧,音乐已成全校之冠,13岁进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 ,15岁进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军,复学,等等(10 月19日)。看了几篇革命文学论文,他心领神会:“现在 的艺术运动的主要任务是要大众化”,明确自己今后不再 作个人呻吟,要“向着新的艺术运动的路上跑去。”(10 月19日)“由于该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之特性,产生了依 附于该社会经济基础之特殊的意识形态——思想、学说、 理论等,”《读书月刊》上的格言也被他认真地抄写在日 记本上,“而这意识形态——思想、学说、理论等,恰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