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不可慢待的孤独
ISBN: 9787807680956
宋涵: 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财新网、网易女人和无时尚中文网等新媒体特邀专栏作家; 一个研究爱的、清醒又浓情的人; 关注中国女性的生活状态,提倡让女人*自由、独立、幸福的女性主义者; 作品:《只有时间不会撒谎》
爱,当然是有条件的 小时候我住在外婆家,有一对小夫妻,是外婆的 远方亲戚,一年总要来外婆家走动几回的。 有一年冬天来,女人挺着大肚子,夫妻俩面色愁 苦。他们围着炉火,和外婆低声说着什么,大意是在 医院照了B超,是个女孩,要打掉。外婆劝了几句无 用,就叹气不作声了。 这对夫妻是托了县城里熟人的关系,好不容易从 农村来,进了一家工厂做工人的。那时候所有的单位 职工都只能生一胎,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生个儿子, 既然承*不起没有工作的代价,就必须要确保是儿子 才生下来。 过了两年,女人又大着肚子来了,这次比上次* 明显。男人说,这次照了,还是个女孩,还是要做掉 。外婆焦灼地说,都八个月大了,都成形了啊,不能 再不要了,对身体伤害太大了。女人默默地抠着指甲 ,男人也只是盯着空气不说话。后来,听外婆和大姨 说,那个孩子还是打掉了。 再过几年,他们的烦恼变成了总也怀不了孕。外 婆偶然提到:当年那个孩子留下的话,现在都上幼儿 园了呢。女人只是苦笑一下,蜡黄的脸竟有些变形。 她看起来憔悴苍老,像40岁的人,但实际还不到30岁 。 有一次,他们夫妻俩轻轻地说着什么,被我无意 间听到了。男人说:“你啊,嫁给我就是个傻瓜。” 女人也露出罕见的少女般的害羞神情,说:“你才是 傻瓜,娶了我。”我想,虽然经历了这些事,这两个 人还是很相爱的呢。 直到我读了大学,在一次聊天中,外婆又无意提 到了这对夫妻,说他们多年寻医,终于在一年前生了 一个儿子,然而,*近这几个月,男人给外婆打了几 次电话诉苦,说女人生了孩子以后越来越呆滞,像个 木头人,跟她说话也常常听不到,他觉得快要过不下 去了。 我突然记起了那张蜡黄变形的脸,那永远像欠着 这世界什么的卑微的眼神,也许现在连一点卑微的光 也不剩了吧。 我记起他们也曾有过那含蓄的“爱的表白”。可 是,就那一瞬间,我在心里惊恐起来:说他们之间有 “爱”,是多么荒谬的事!说他们之间有“爱”,是 对“爱”多大的羞辱。 他们之间,无论多么海誓山盟过,都不可能存在 爱。我**次那么强烈地坚定一个信念:爱,是有条 件的。 那时我已经接触了女性主义,我愤怒,也困惑: 究竟是什么,让一个男人一次次做出伤害妻子的选择 来?究竟是什么,让“生儿子”这件事大过于一个活 生生的人的身心健康?究竟是什么,剥夺了他们正常 的理性与情感? 这个丈夫拿“我们家必须要有儿子传后”的观念 来剥削妻子,这个妻子拿“我的责任就是要为他家生 儿子”的观念来剥削自己。哪怕他们看起来是多么忠 厚老实的“好人”,他们也会麻木地做出残忍的事情 来。 我**次无比清晰地认识到:爱,只能是心智清 明的产物。如果心智蒙昧,所谓的“爱”,就只是混 乱血腥的修罗场,连鬼听了都要大笑。 2011年秋天,我到海边一个城市旅游,见了一对 朋友,他们从大四开始恋爱,彼时正在谈婚论嫁了。 我们从“世界末*”聊到了他们的婚礼筹备,他俩神 情略异,岔开了这个话题。临走时,男生在女友去洗 手间时,低声说,女友家一定要他出18万彩礼钱,他 不同意,感觉被要挟了,而他*不理解的,是为何女 友也坚持。 我也有些奇怪,他女友也是我的同学,我以为还 算了解她。她在一家报社当记者,收入中上,喜欢看 美剧,也算是所谓“独立女性”的一员,看起来不像 是会为“彩礼”这件事执着的人。 几天后,女生在微信上和我聊天,她给我说了她 的理由:她老家风俗如此,父母辈们就在意这个,她 不能让自己父母没面子。她又说:如果她在欧美结婚 ,也可以不要这些,但按**的社会风俗,如果不要 ,别人的反应不是“这姑娘独立自主有底气”,而是 “这姑娘有啥毛病怕嫁不掉”。 “再说,”她问,“你要懂事独立,学欧美女性 ,你能确保婆家在婚后不对你提那么多唧唧歪歪、‘ 做媳妇就该这样’的要求吗?你能保证婚后育后的女 人在社会上的那些势利眼中不贬值吗?有些改变不了 的,没必要在自己身上去克服这个时代。” 我能为她找到100个理由,但*后,不知为什么 ,我想起了外婆家的那个男性亲戚。他们的行为看似 毫无瓜葛,但相通的是:他们都驱除了内心的爱,任 由社会意见将自己和“爱人”工具化。 他们看不见对方作为个体的挣扎与痛苦,只看到 强势的社会意见,他们要把自己“爱人”的血肉之躯 塞进这“意见铁衣”之中,哪怕锋利的金属会让他们 削肉脱皮、伤痕累累甚至鲜血淋漓。这样的局面,往 往是相互发生的,那个叫“爱人”的人也会同样把他 们套进“铁衣”里去,同样的残酷无情。我见了许多 婚姻与恋情,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关系,和“爱”并 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在相互钳制与折磨而已。工具与 工具之间,是无法有真正的体谅、慈悲和感情的。 爱,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不是“你要给我彩礼 ”、“你要给我生儿子”,就证明了你爱我;也不是 “我无条件地迎合你和社会”,就证明了我爱你。爱 的条件,是首先懂得爱自己,是首先从工具化的大机 器中将自己救赎出来的智慧和勇气。 婴儿赤条条来到世界上,他/她越长大,附加在 他/她身上的标签、期待、胁迫就越多。他/她毕竟 太小太弱,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只能被动地接*贴 过来的一切观点。他/她不认识自己,*不要说爱自 己了,他/她只能依照周围人的观念来塑造自己。 直到有**,他/她不再**被动接*,而是开 始了审视和反思。他/她一张张地过滤贴在身上的纸 片,觉得对的就留下,觉得不对的就撕去;不知道对 不对的,就打个问号,等时间来回答。他/她也开始 认识自己,辨别自己和同类的共性,以及*重要的— —自己的独特性。总有一些藏在天性的东西,是他/ 她和别人不一样的,是闪光的、珍贵的,是他/她存 在的理由。 这个过程,可称为个人的启蒙。只有经过启蒙的 心智,才会呵护自己的认知能力、自己的独特性,才 能体会到自我的痛苦与快乐、他者的悲剧,并明白它 们来源何处。只有经过启蒙的心智,才会真实地爱自 己,锻炼自己的思维,抚慰自己的心绪,并从此明白 生命的脆弱与高贵之处。 当一个人爱自己,他/她就看穿了工具理论的局 限之处,他/她将尽力避免被工具化的命运,为此, 他/她将发展出捍卫自我的意志力。 也只有通过爱自己,他/她才会体味到他人的苦 与乐,才会去拥抱真实的对方,那无数个空虚的标签 背后的有尊严的生命。 一个男人如果不将自己物化为“传宗接代”的工 具,他就不会拉另一个女人共赴此路;一个女人如果 能自由地去爱,并拒*传统婚姻模式中的女性定位, 就不会强求另一个男人以彩礼来收购这一场“牺牲” 。 相爱的人,不用对得起世界和时代。对得起自己 和对方,保护彼此免于*社会奴役的苦难,就无愧于 “爱”这一称呼了。 性别之事,似乎都是些男女之间的、上不了台面 的风月之事,而且过于稀松平常:哪家哪户不是由一 男一女组合并繁衍开来的? 然而,“性别”却是*常见的工具化个体的庞然 道具,并与“爱情”及“婚姻”联手运作。一句“他 /她终归是爱你的”,就可以抹杀一切无知与残忍, 多么荒诞而悲凉。 为什么我不厌其烦地谈性别,是因为这个无形的 机器在*常生活中的无孔不入,对我们理性的侵蚀, 对我们爱的能力的伤害。 盲目的人,无论自以为多爱,都不可能与爱结缘 。有些人终生忙碌,却不能掩盖他们从不反思的懒惰 。只有经过心智启蒙的人,只有势如破竹地划开一层 层虚妄的偏见、看见真实个体的人,才享有了爱。 千万不要任何“爱”都去信。 爱,当然是有条件的。 P73-79
文字的长久生命力来自于它不断被阅读和被共鸣,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想象空间。宋涵**作《只有时间不会撒谎》的口碑为她的文字做了*好的鸣笛。
《不可慢待的孤独》聚焦谈论女性成长、亲子关系和两性情感各类人生的现实问题。对理解的渴望、对自我的困惑、对意义的执着、对愚昧的愤怒、对价值的珍视、对平庸的不妥协,让她感到孤独的问题,一个个跑进了她的文章中,充满哲学意味的思考和饱满有力的笔触让人难以释卷。
较之《只有时间不会撒谎》的形而上和洒脱不羁,《不可慢待的孤独》是宋涵打通个体感*与社会普遍现象联结的筋脉后,借由琥珀般晶莹的孤独浇筑而成的第二本文集。
请在这*新月异、朝生暮死、O2O的热闹非凡里,记得时刻保有你的孤独,它是你灵魂的核心,是你每天被动接*各种扑面而来的信息的过滤网,是你生命跳跃的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