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尺度(精)

认知尺度(精)
作者: 魏坤琳//陈虎平|编者:阳志平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认知尺度(精)
ISBN: 9787508698144

作者简介

魏坤琳,《最强大脑》节目“科学判官”。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青年长江学者。长期研究人脑以及认知相关的运作机制,是认知科学领域的权威人物。 陈虎平: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 ……

内容简介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阐释“成长型心智”“固定型心智”时,把心智模式比喻成我们时刻戴着的一副眼镜,你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决定着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顺着这个比方,如果说心智模式代表了眼镜的类型,那么一个人的认知尺度就代表着其镜片的度数—同样是望远镜,徕卡和哈勃看到的景象可截然不同。 我们也许看不到外太空,但可以把思考空间延展到整个宇宙。小说作家郝景芳正是从全宇宙的尺度去探寻人生的意义,当你知道无形的波函数世界通过人的意识和感官显形,作为宇宙的观赏者,你会有新的体会。当绝大多数人还徘徊在“我在哪儿、有什么特长、想做什么”的层面来规划人生路径,哲学博士陈虎平已直接把比例尺拉大,把人生设计放到城市演化、产业驱动的大时代背景中,最优决策一目了然。创业者徐毅斐在设计产品时,没有局限于绘本、动画片还是游戏的常规分类,而是坚持以用户体验为导向,最终做出了一个“四不像”却广受欢迎的儿童教育产品。科幻作家陈楸帆则将“现实生活”理解为一种“虚拟现实”,通过空间尺度的转换,让死理性派的自己“丧失理性”,找到了重新体验世界的入口。 人习惯于线性思维、因果思维,这种千万年进化出来的大脑快捷方式,却让我们容易困于时间的限制。要规避这种大脑漏洞, 你需要经常提醒自己变换时间尺度来看问题。“多背一公斤”创始人安猪用时间思考法来决策,大到 10 年后的目标,小到要不要写一篇文章:你是追求 10 万 +,希望占有更多的用户、更大的地盘,还是想让文章在 10 年后甚至百年后依然有阅读价值?人人都想先看到未来,然而世间没有时光机,新闻人安替选择去到时间源头,利用未来分布不均造成的认知时差,对未来进行提前套利。我自己在开智学堂的分享,强调时间的复利效应,坚持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终身学习,实现跃迁式发展。从写代码转行用户体验设计的路意,多年来坚持用作品说话,因为作品是“时间的晶体”—对创造者来说,大时间周期正是他们思想品位审美的 放大器。 高手不但善于通过时空变形来优化决策,还善于利用科学工具来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提高效率。信息过载时代,几乎没人能免受其扰,认知科学家黄扬名跳出了传统的时间管理等应对之道,从人脑认知机制入手,利用外部环境和物品进行认知卸载, 减轻大脑负荷,从而提高大脑效率。人的成长轨迹看似千人千面,实则暗藏玄机。为什么有些人选择慢车道,缓慢生长,有些人则直接开进快车道,一路狂奔?心理学家吴宝沛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揭开了生命策略选择的背后规律。遇到他人求助,帮还是不帮?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赵昱鲲把“助人” 这件事从道德的属性框架打开,从科学视角告诉你,应该做一名理性给予者,避免因病态利他导致自我枯竭,给索取者可乘之机。名字是一个品牌重要的核心资产,什么样的名字才能让人记得住、传得开?给北京取了 150 多个地名的著名策划人李雪凇运用认知科学、社会心理学等强大工具,得出了一个心智地标公式。要塑造个人形象,也许你可以先给自己改个名字。 地域、行业、场景、年龄、学科背景、个人经历……人都会受到所在尺度的束缚,一旦将思考尺度抽象变形,无穷大或无穷小,往往会收获新的价值。如果我们以光的速度和光一起旅行, 会发生什么?要是你早知道自己不会失败,你会尝试做什么?正是这些极端化的大问题,让我们一次次打破时空藩篱,拓宽与外界的接口,进入更大的世界。 希望你也能找到自己的大问题,从异类的视角,获得全新的发现。 1. 魏坤琳、郝景芳……关于认知升级的重磅作品。 2. 认知尺度决定了你的见识高低和格局大小。变化认知尺度,突破圈层,实现人生跃迁,对未来进行提前套利。 3. 百万畅销书《刻意练习》幕后策划人、开智社群创始人阳志平力推新作。 4. 一本书告诉你,如何选择未来的职业和生活的城市,如何运用科学的思维进行当下的学习和提高,如何调整自我的心态应对各种不确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