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
作者简介
苏叔阳(1938-2019),当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其主要作品有小说《故土》,话剧《丹心谱》《左邻右舍》,历史散文《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中国读本》《西藏读本》等。
内容简介
在我们祖国的东南部,大运河和淮河交叉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城市,这就是江苏省淮安县城。 一八九八年三月五日,淮安县驸马巷里一户姓周的人家生了一个男孩。这男孩子降生的第二天,他的外祖父就离开了人世。这老人临死前听说自己的女儿生了一个男孩,就颤巍巍地问了孩子的生辰八字,然后带着满足的微笑说:“好,这孩子有出息!”慢慢地合上了眼睛。 这个新生的婴儿就是周恩来。他后来果然闻名世界。可是他没有满足外祖父重振家业的愿望,却成了家庭的逆子、埋葬旧社会的掘墓人。 新生的婴儿给全家带来喜悦,父母给他取名叫“大鸾”。鸾是与凤凰一样的“神鸟”。父母亲期待自己的儿子能够展翅高飞青云直上。 吉祥的名字一时没有发生效用,大鸾不满一岁,他的十一叔就病危了。年轻的十一叔刚满二十岁,娶妻才一年。婶婶陈氏满心忧虑,于是有人提出让大吉大利的大鸾过继给十一叔,用他美满的天命来挽留十一叔的生命。那时候这叫作“冲喜”。这样,大鸾就从生母万氏的怀抱里,转到过继母亲陈氏的怀抱里。陈氏母亲又为他请了一个很好的乳母——蒋江氏。幼小的大鸾就有了三个爱他疼他的妈妈。 可是大鸾的到来并没有延长十一叔的寿命。不久,十一叔就望着新妇、婴儿告别了人世。从此,大鸾成了陈氏唯一的亲人。 三个妈妈把同样的慈爱给予大鸾。也以不同的性格,给大鸾以不同的影响。 生母万氏是周家这个败落下来的官宦之家的主妇。因此,她要应付许许多多场面事。明知缺钱少粮,还得维持周家的排场,这就要典当借贷;她还要负责调解大家庭内部与亲戚的不和,为此四处奔走,排解纠纷。她处理这些家务大政的时候常常带上大鸾,使大鸾从小就懂得了大家庭内部的黑暗。万氏妈妈的口才、干才给大鸾以深刻的印象,可是他不喜欢妈妈办的那些事情。他不懂忙活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 陈氏妈妈是个才学出众的女子,有丰富的诗词、小说、戏曲和绘画的知识。丈夫去世以后,她同大鸾相依为命,就用教儿子读诗词的办法打发日子。所以大鸾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许多唐宋名家的诗句了。当然,那时候他还不能理解背诵的诗句究竟说了些什么。陈氏妈妈还喜欢给他讲故事。孙悟空、张飞、岳飞等人物的形影从小就活动在大鸾心头。 乳母蒋江氏教给大鸾的是另一种知识,给他的慈爱更加纯朴而宽厚。比如吃米饭吧,蒋妈妈会把米饭的来历数落得清清楚楚。怎样播稻种,怎样插秧,怎样收割,怎样舂米。从种到吃要经过十几道关口,每一道关口都有讲不完的故事:“你以为吃米饭那样容易吗!才不哩!”这可是大鸾从另外两位妈妈那里无论如何也听不到的。 有一次,四岁的大鸾问蒋妈妈:“瓜也是种出来的吗?” “对喽,宝贝大鸾,瓜也是种出来的。”蒋妈妈告诉他种瓜的方法。 大鸾在花坛里埋下了一粒瓜子,天天浇水,可是总也不见绿油油的小苗钻出来。 “蒋妈妈,怎么我种的瓜,老不长苗呢?”大鸾问。 蒋妈妈一拍掌,笑了:“傻孩子,现在是冬天。春天种才行呢!” 红色励志经典,中国孩子永远的精神导师,再现了周恩来总理平凡而伟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