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60
折扣购买: 李世民的奋斗(下)
ISBN: 9787549559534
汤浩方,字崇颐,著名青年作家,诗人,电影编剧,生于20世纪80年代,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对历史深有研究,并有独到见解,致力于中国优秀古典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被誉为“80后写史第一人”和“文学天才”。 主要作品有:小说:《梧桐树》、《星空》、《苦难人生》、《风筝》、《红情绿意》、《老无所养》、《白色的蝴蝶结》、《山腰上的映山红》等。历史:《三国是怎样炼成的》、《唐朝为什么这样红》、《精忠报国说岳飞》、《民族英雄文天祥》、《抗日英雄戚继光》、《李世民的奋斗》、《刘邦的奋斗》、《朱元璋的奋斗》、《权力超人张居正》以及帝王系列、官场系列、英雄系列和其他人物传记系列等。影视:《康桥之恋》、《玄武门之变》、《赤壁之战》、《唐太宗李世民》、《唐朝》、《三国》系列等。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唐朝发生了一起重 大的政治事件,这就 是李世民修订《氏族志》。不就修一本书吗,有什么 大惊小怪的? 不要小看这本书,那可是小中见大的重量级大事 ,因为唐朝的统治阶 层本来是以关陇贵族为主,加上山东、江南士族以及 部分庶族豪强,正是 在这些“股东”的大力支持下,唐朝才得以迅速建立 。为了中央集权的巩 固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李世民除了在政治、经济以及 军事上有所作为,还 十分注重协调统治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氏 族志》的修订,便被 视为其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氏族,就是士族,而在唐初有“权威认证”的士 族,都是从魏晋南北 朝时期遗留下来的旧士族,这些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这里有必要简述一下 他们的“光辉历程”。 士族在东汉时期开始崛起,源于他们强大的经济 实力,发展到后来, 要想做官,都要先看你的门第出身,只要有士族的牌 牌在手,绝对优先考 虑。魏晋时期,政治上出现九品中正制,更让士族特 权完全制度化,成为 所谓的门阀,门阀以外的称为庶族。两者不但政治地 位悬殊,社会地位也 相差十万八千里。甚至不能通婚,连生活习俗都有严 格限制。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战乱,士族遭受很大打击,但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士族的品牌价值依然不容小觑。唐初时期,他们仍然 是人们心目中的贵 族,拥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连李唐皇室在这 方面都要稍逊一筹。 正是拥有这些资本,山东士族便以自己门第高贵而高 高在上,甚至在通婚 这个问题上,都不把皇室放在眼里。李渊早就对此耿 耿于怀,公开批评他 们妄自尊大;而李世民更是对他们借其他家族想“攀 高枝”的心理而敲一 笔聘礼的卖婚行为非常不满,指责这是挂羊头卖狗肉 。为了提高李唐新贵 们的社会地位,巩固政权,李世民下令进行士族大普 查,统一全国谱牒, 为什么一定要干这事?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 一、刊正姓氏,对全国的士族身份进行重新认定 。 二、考其真伪,打击冒充士族的“假冒产品”。 这是一个细致活,要 进行严格的“审计”和考证,其主要方法就是‘‘质 诸史籍”,就是说找历 史根据,追查先世身份。 三、褒忠贬奸。其实就是对拥护李唐王朝的进行 褒奖,而反对的便打 击了。这是基于维护政权的现实利益考量,因为在古 代,宣扬忠君思想才 能更好地维护其统治——支持我就是忠,反对的自然 就是奸了。 由此可见,李世民修订《氏族志》,其最终目的 就是重新确立封建等 级,构建一个忠于李唐王朝稳固的统治集团,带有明 显的政治目的。 在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时,他就下令以吏部 尚书高士廉为首,联 合御史大夫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蕖(音fen)、中书 侍郎岑文本负责这项 工作。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氏族志》终于在贞观 十二年(公元638年) 完成初稿,进呈御前。 李世民看后,却大为不满,要求重修。 原来这个《氏族志》不符合他的心意。高士廉等 人虽然对全国各地的 族姓和谱牒非常熟悉,但门阀观念依然很重,依照传 统按郡望高低定等 级,将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就是所谓的“尚姓原则 ”。而李世民呢,他 要求“尚官原则”,即不管以前的规矩,另起炉灶, 以今日的官爵高下作 为新标准,其目的就是“欲崇重今朝冠冕”,意思很 明白,重新确立当朝 高层人士的社会地位。 其实当初李世民有过暗示,只是没有明说,无奈 高士廉领悟力不高, 搞出这么一个本本,也怪不得李世民要质问为什么仍 把崔氏放在第一等 了。道理很简单,我这个皇帝往哪里放?本来叫你们 重修,就是要制定新 规则,最后却弄出这么个玩意来糊弄人,那就只有重 来了。 没办法,高士廉他们只好“回炉重炼”。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