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诗人杜甫(精)

人民诗人杜甫(精)
作者: 萧涤非|编者:萧光乾//萧海川|责编:高立志//侯天保
出版社: 文津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9.00
折扣购买: 人民诗人杜甫(精)
ISBN: 9787805547190

作者简介

萧涤非(1906—1991),原名萧忠临,江西临川人。我国著名文学史家、山东大学教授。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30年免试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师从著名学者、诗人黄节。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相继执教于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联大等高校。曾任山东大学副教务长、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首批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顾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首任会长。1990年首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萧涤非杜甫研究全集》《风诗心赏》《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乐府诗词论薮》《杜甫诗选注》《有是斋诗草》《读诗三札记》等,并为《中国文学史》教科书主编之一,《杜甫全集校注》主编。 萧光乾,萧涤非先生三子,高级教师。曾兼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获首届中国毛诗会优秀论文提名奖。整理出版《萧涤非杜甫研究全集》(三编本)、《萧涤非文选》,与萧海川合编《二十世纪的杜甫》等。 萧海川,萧涤非先生幼孙,新华社记者,中国毛诗会理事。辑补出版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杜甫诗选注》增补本,编有《风诗心赏》等。

内容简介

一、杜甫的时代 应该这样说:杜甫的存在,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时还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对于自己的祖国和劳动人民,他有着由衷的深厚的爱。 但是,杜甫之所以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诗人,却并不是简单的、偶然的,而是有他的主观上和客观上一系列的条件。在这些条件中,首先就跟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 我们知道,一个伟大的作家,不仅是他那个时代的镜子,而且首先是他那个时代的儿子。他反映了他所生活着的那个时代,乃是由于为他所生活着的那个时代所孕育、培养。因为任何一个作家,都不可能超然于时代之外,都不可能不是社会的一员,而时代现实虽然是客观存在,但这个客观存在,却并不是一个消极的东西,它对于一个作家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创作道路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当那社会矛盾极端尖锐、复杂的混乱时代——也就是统治阶级罪恶昭彰,人民灾难深重,民族危机深化的时代——这种影响和作用就更来得显著。因为这种时代,往往就是人民力量充分显露出来的时代。它可以促使一个有正义感、有良心的作家为人民的利益,为祖国的生存而斗争。 杜甫所处的时代,便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杜甫的伟大,便正是由于这样的历史时代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产生的。 鲁迅先生教导我们说:“我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其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这是对我们研究古典作家的人一个极可宝贵的指示。为了使我们关于杜甫诗的论述,不致陷于“近乎说梦”,我们首先扼要地叙述一下杜甫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状态,并说明一下它对杜甫的影响,自然是完全必要的。 杜甫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即开元前一年)。死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一共活了五十九岁。在他生活着的五十九年间,大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起了急转直下的剧烈变化。作为这一剧烈变化的转折点的,是天宝十四载(755)的安史之乱。因此,关于杜甫的时代,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来叙述。(一)前期——安史之乱以前和(二)后期——安史之乱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