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战役1941

莫斯科战役1941
作者: (瑞典)尼克拉斯·泽特林//安德斯·弗兰克森|译者:王行健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89.80
折扣价: 53.90
折扣购买: 莫斯科战役1941
ISBN: 9787516817704

作者简介

【瑞典】尼克拉斯·泽特林/安德斯·弗兰克森:泽特林是瑞典国防学院的研究员。他与安德斯·弗兰克森一起写过《库尔斯克1943:统计分析》《科森口袋1944:一支德国军队的包围和突破》,另著有《“俾斯麦”号:德国*伟大战舰的*后时光》。两位作者目前住在瑞典。

内容简介

基辅会战的灾难性结局清楚地显示了德国已经攫 取了战场主动权,苏联的指挥官们必须把注意力放在 防守上面来。丢掉基辅造成的巨大损失使得他们没什 么办法把德国人挡在乌克兰境内——至少现在已经不 可能了。列宁格勒一韵均德军似乎已经驻足不前,严 峻形势比之前梢有缓解,但前景还是不明朗。 苏联在莫斯科西边部署了强大的防守力量,约有 125万人、1050辆坦克、1万门火炮与迫击炮分布在北 至奥斯塔什科夫(Ostashkov),南至沃罗日巴 (Vorosba)的战线上,分别属于3个方面军下面的15 个集团军级单位。 负责保卫莫斯科的三个方面军从南到北分别是布 良斯克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布良斯克 方面军的指挥官是时年48岁的安德烈.叶廖缅科大将 (Andrei Eremenko),德国发起进攻之初他还身在 远东地区,很快就被召回欧洲地区,并在6月底被派 往德军正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的中央战区。叶廖缅科曾 三次短时间代替谢苗·铁木辛哥元帅(Semen Timoshenko)指挥西方面军,8月时,叶廖缅科被召 回同斯大林一起开会,8月16日他被委任以最近新组 建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一职。9月末,叶廖缅科手 下有三个集团军和一个方面军直属的战役集群 (operational group),除了留在布良斯克附近作 预备队的三个师之外,他手下的各师被沿着方面军防 区均匀地部署开来。叶廖缅科计划在必要时将预备队 投入西北或者西南方向的反击之中,很显然预备队就 是按照德军可能向布良斯克发动进攻的大致方向进行 部署的。 叶廖缅科还有一支预备队,它就是部署在苏泽姆 卡(Suzemka)以南的坦克第42旅,它将会向扬波尔 (Yampol)和格卢霍夫(Gluchov)方向进攻。叶廖 缅科手里其他的三个坦克旅也在附近,即便如此,这 里还是叶廖缅科的防线中最薄弱的环节,他将很难阻 止德军从西南发动的一次猛攻。除了在布良斯克有预 备队之外,他的防线也没什么纵深可言。而且从前线 到预备队所在地有150多公里,这意味着将预备队调 往前线抵御德军进攻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在部署于莫斯科附近的三个方面军中,叶廖缅科 的方面军实力最弱。他只有1700多门火炮和追击炮, 以及259辆坦克。他的防区非常宽阔,不到25万人要 负责长达300公里的防线。不过布良斯克方面军的防 线离首都的距离要比另外两个方面军远得多。 在叶廖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北边是预备队方面 军,其下所辖各集团军的部署方式颇为奇怪。预备队 方面军由谢苗’布琼尼元帅(Semen Budjonny)负责 指挥,他将手下实力最强的两个集团军部署在基洛夫 (Kirov)和叶利尼亚(Yelnva)之间,其余的大部 分部队则部署在西方面军后面的带状防线上,西方面 军负责防守叶利尼亚-奥斯塔什科夫一带,而奥斯塔 什科夫前线则由预备队方面军下辖的两个师负责防御 泽特林和弗兰克森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台风”行动的完整画卷:致命又顽强的德军,以及不屈抵抗的苏联。从士兵到指挥官,多角度重现“台风”行动始末,展现了德军袭击莫斯科对纳粹东线战略的决定性影响,即莫斯科战役是二战真正的转折点。本书节奏快,文笔流畅,无论是军迷还是历史爱好者都能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