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8.20
折扣购买: 不必然的对等--文学改编电影(精)/大家读大家
ISBN: 9787020125685
。。。
角色动机说 哈姆雷特的故事,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了,所谓《 王子**记》讲的,就是哈姆雷特为被叔父毒死的父 亲报仇的故事。我在中学时代初次听到这个故事,以 为它和中国文学中孝子代父报仇的传统故事一模一样 ,长大了以后才知道故事的含义*不及此。在台大外 文系念书时,老师教我们分析哈姆雷特这个角色,他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为什么犹豫再三,迟迟不 报父仇?*后虽然成功了,但自己也被杀死,他的悲 剧是来自内在个性或是外在环境?然后讨论他的“恋 母情结”——如果他母亲不立即改嫁给谋杀自己亲夫 的弟弟的话,王子是否就不报仇了?或者说就失去一 个*重要的心理动机? 角色动机说[外加一点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的心理分析]是我们当年做学生时代惯用的方 法,想至今仍然是中学生读此剧的切入点。然而新一 代的评论家和莎翁研究专家就不这么唯此独尊了。有 人开始研究莎翁剧本的来源——原是一个流传颇广的 十二世纪丹麦王朝的故事。*有人把此剧和其他莎翁 作品放在莎氏所处的伊利莎伯女王时代的政治环境来 探讨,并凸显权力和**等问题,而莎翁的各个戏剧 角色也成了整个时期(即文艺复兴以降)的“自我塑造 ”(self—fashioning)文化史,这是美国学界所谓的 “新历史主义”(New Historici**)的论点。我个人 的兴趣则不在此,因为我对于英国的政治史一无所知 ,也对于莎士比亚时代的**信仰和“地狱观”(例 如王子父亲的鬼魂从何而来?又回归何处?)毫无研 究。既然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不如暂且不顾此剧的内 容和哲理而谈谈演出问题。 改编之困难 莎剧的表演也是一门专门学问,和剧本的版本学 同等重要。四百年来莎剧在英美演出的历史悠久,早 有各代惯例,近年来的趋势是将之“现代化”——把 场景和故事拉到近代或当代,*近(2001)还有一部改 编的影片竟然把故事搬到当今纽约曼克顿的金融中心 !如此改编之后,所有的表演已经不再是重演经典, 而是创意式的引申或重塑。换言之:同样的故事,如 果发生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甚至二十一世纪初的 话,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哈姆雷特的个性是否因而有 所改变?或仅是改穿当代服装而已? 另一个问题是舞台。十七世纪初的环球剧院 (**obe Theater,专演出莎剧的剧场)是没有什么布 景的,而且女角往往由男性饰演,因此影片《写我深 情》(Shakespeare in Love)(1998)就大做文章了[ 此片值得一看再看,因为剧本有名家史塔柏(Tom Stopard)参与,实在写得好,内中引经据典,指涉甚 多,初看时可能会漏掉],该片中的舞台就颇有仿古 的真实感。这又和中国京剧的传统相似,但演出还是 写实得多。近年来的舞台改编大多以这种象征性的简 单布景为依归,可以发挥演技和其他视觉艺术(如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