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5.90
折扣购买: 论语译注
ISBN: 9787101164329
试论孔子 孔子身世 孔子名丘,字仲尼,一说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 公羊传》 和《穀梁传》,即公元前 551 年),一说生 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史记·孔子世家》),相差仅一 年。前人为此打了许多笔墨官司,实在不必。死于鲁哀 公十六年,即公元前 479 年。终年实七十二岁。 孔子自己说“而丘也,殷人也”(《礼记·檀弓上 》),就是说他是殷商的苗裔。周武王灭了殷商,封殷 商的微子启于宋。孔子的先祖孔父嘉是宋国宗室,因为 距离宋国始祖已经超过五代,便改为孔氏。孔父嘉无辜 被华父督杀害(见《左传》桓公元年和二年)。据《史 记·孔子世家》《索隐》,孔父嘉的后代防叔畏惧华氏 的逼迫而出奔到鲁国,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 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因此孔子便成为鲁国人。 殷商是奴隶社会,《礼记·表记》说 :“殷人尚 神”,这些都能从卜辞中得到证明。孔子也说 :“殷 礼,吾能言之。” (3·9)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奴隶 社会衰亡、新兴封建制逐渐兴起的交替时期。孔子本人 ,便看到这些迹象。譬如《微 子篇》(18·6)耦耕的 长沮、桀溺,不但知道孔子,讥讽孔子,而且知道子路 是“鲁孔丘之徒”。这种农民,有文化,通风气,有自 己的思想,绝对不是农业奴隶。在孔子生前,鲁宣公十 五年,即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制。即 依各人所拥有的田地亩数抽收赋税,这表明了承认土地 私有的合法性。《诗经·小雅·北山》说 :“溥天之 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奴隶社会 的情况。天下的土地全是天子的土地,天子再分封一些 给他的宗族、亲戚、功臣和古代延续下来的旧国,或者 成为国家,或者成为采邑。土地的收入,大部为被封者 所享有,一部分还得向天子纳贡。土地的所有权,在天 子权力强大时,还是为天子所有。他可以收回,可以另 行给予别人。这种情况固然在封建社会完全确立以后还 曾出现,如汉代初年,然而实质上却有不同。在汉代以 后,基本上已经消灭了农业奴隶,而且土地可以自由买 卖。而在奴隶社会,从事农业的基本上是奴隶,土地既 是“王土”,当然不得自由买卖。鲁国的“初税亩”, 至少打破了“莫非王土”的传统,承认土地为某一宗族 所有,甚至为某一个人所有。一部《春秋左传》和其他 春秋史料,虽然不曾明显地记载着土地自由买卖的情况 ,但出现有下列几种情况。已经有自耕农,长沮、桀溺 便是。《左传》记载着鲁襄公二十七年(孔子出生后五 年或六年),申鲜虞“仆赁于野”,这就是说产生了雇 农。《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鲁国的季氏“隐民多取食 焉”,隐民就是游民。游民来自各方,也很有可能来自 农村。游民必然是自由身份,才能向各大氏族投靠。春 秋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有时参与政治。《左传》僖公 三十三年记载着郑国商人弦高的事。他偶然碰着秦国来 侵的军队,便假借郑国国君名义去犒劳秦军,示意郑国 早有准备。昭公十六年,郑国当政者子产宁肯得罪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