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本)

论语(译注本)
作者: (春秋)孔子|校注:钱小北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17.70
折扣购买: 论语(译注本)
ISBN: 9787559411624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博学多才,30岁时,已声名在外,一生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广收门徒,开私学之先河,弟子身通六艺者72人,逐渐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流传后世。

内容简介

学而篇第一 共十六则 (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 德之门”) 1·1 子①曰:“学而时②习③之,不亦说④乎 ?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⑥,而不愠⑦ ,不亦君子⑧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时常应用温习,不也很 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正是君子吗?” ◎注释 ①子,即孔子。《论语》中“子曰”中的子,都 是指孔子。 ②时,时常,经常。王肃《论语注》中认为,在 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 ”或者“在适当的时候”。朱熹在《论语集注》把它 释为“时常”。此处以后者为佳。 ③习,通常理解为“温习”,但在古书中还有“ 实习”、“演习”的意思,如《礼记·射义》中的“ 习射”。《史记·孔子世家》中云:“孔子去曹适宋 ,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即为演习、演练之意。孔子 所说的学习内容,一般都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 活密切相关,如礼、乐、射、御等,都需时常演习。 所以这理解为实习应用较好。 ④说,同“悦”,高兴、愉快。 ⑤有朋,古本有作“友朋”。古云:同门为朋, 同志为友。同门就是同一师门,即为同学之意。宋翔 凤在《朴学斋札记》中说,“朋”字即指“弟子”。 译文此处释为“志同道合之人”。 ⑥人不知,即人家不了解我。原句没有宾语。有 注家理解为是接上句,意为“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 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种说法 略牵强,若释为“人家不了解我”更恰当。可参见《 卫灵公篇》的“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意相同。 ⑦愠,yùn,怨恨。 ⑧君子,《论语》中的“君子”,可理解为“有 德者”或“有位者”,这里是指“有德者”,即孔子 理想中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1·2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③ 上者,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⑥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⑦与⑧!” ◎译文 有子说:“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 犯上级,这种人很少;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造反 ,这种人从未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 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敬 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