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思想
作者简介
上野千鹤子 1948年生于富山县。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日本女性学/性别研究的代表人物。现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NPO组织“女性行动网络”(Women’s Action Network)理事长。其著作有《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女性的思想》《一个人最后的旅程》《厌女》《国家主义与社会性别》《不惑的女性主义》等重要作品,在世界范围内有着重要影响力。
内容简介
酷儿批评的登场 阅读《男人之间》(1985年)时,我终于解开了心中多年的谜团。原来如此。原来我一直以来憎恶的,并非男性同性恋,而是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指的是“克制了性欲望的男性之间的联结”,而男性同性恋指的是“男性之间的爱恋”,两者似是而非。赋予这两种不同现象以不同概念,从而将其区分开来的,是一位研究英国文学的美国人——伊芙·科索夫斯基·塞吉维克。她是一位不太为人所知的女性主义研究者。 塞吉维克认为,如果性(sexuality)是由社会建构的话,那么它就应该有相应的历史。于是,塞吉维克从19世纪的英国文学文本入手,探究性的历史,因为19世纪正是以异性恋为基础的近代家庭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男人之间》一书的副标题为“英国文学与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涉及的作品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等人撰写的英国文学经典著作。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伊莱恩·肖沃尔特(Elaine Showalter)将女性主义批评分为两大类,即狭义的女性主义批评(用性别的视角重新审视男性作家的经典名著)和以女性作品为研究对象的女性主义批评(重新评价未能受到重视的女性文学),塞吉维克的尝试属于前者。 塞吉维克同时也是一位酷儿批评家。酷儿批评从女性主义批评中发展而来,女性主义批评把gender(社会、文化上的性别差异)作为分析对象,而酷儿批评则在种种言说中探讨不能被归在性别二元论(男性与女性的二分)里的非异性恋的性,即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变性者的存在方式。 酷儿(queer)一词在日语中是“变态”之意。正如男同性恋者反过来利用歧视性的目光自称“okama”(男同性恋)那样,性少数群体也将他人投射在自己身上的“倒错”(perversion)、“异常”(abnormality)的目光为己所用,自称“变态”,可谓一种扰乱视听的话语战术。而这一战术,与男同性恋者中的“变装皇后”通过大量的女装表演,恶搞性别二元论秩序的做法不乏相似之处。“怎么样,这样看起来就像女性了吧?”变装皇后们通过恶搞,揭露出性别终归只是一场角色扮演罢了。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酷儿批评是从女性主义批评中诞生的,而在塞吉维克之后担起酷儿批评重任的又为何主要是女同性恋者。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作者上野千鹤子经典代表作, 现代女性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十一位名家,十一部旷世名著,十一种女性的思想, 女性的沉默,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