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笔下的老济南/老济南系列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趵突泉 未到济南以前,便给《老残游记》上“家家泉水 ,户户垂杨,比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的话,引 诱着了。因此,既到济南,是不得不把游玩和好奇的 热望,先放在一些名泉上面的。 第一日便去看趵突泉。照《老残游记》上讲,“ 这趵突泉是济南府七十二泉中之第一泉”。而在水藻 飘拂的泉中,也有颓老的灰色石碑,标出这样第一泉 的字来。 一进门去,是卖各种货物的摊子,葵说,这有点 像上海的蓬莱市场哩。等到在石桥上倚着铁栏杆看泉 水时,黄瓦的吕祖殿,唱梨花大鼓的茶馆,卖小玩意 和算命先生的摊子,却又给人以上海城隍庙之感了。 泉水约五六股,直径均有一尺来宽,水柱似的从 青苔水藻的池中,带着银白的水花,翻冒起来,突出 水面二尺来的光景。响声活活地吼着,将周遭的喧嚣 ,都一齐掩没下去。游人的心情,也仿佛一下子从城 市移到山间去了一样。另有两三股,并不冒出,却只 像壶中的沸水似的汹涌着。其余,则水藻青苔间,常 有白色的水泡,升了上来。所谓济南随地皆泉水,从 这里,大概也可以推测出来的。 池前有工人从事挖掘,据说是在动工装修自来水 管,水源便以趵突泉为根据地。吕祖殿上挂有自来水 筹备会技术组的招牌,警察立在门前,禁止游人进去 。想来,在不久的异日,这第一泉即将以其本身的实 惠施及于济南居民了,但不知那时候,来自远地的旅 人可还有一览的眼福么? 池边的茶馆,悬着唱梨花大鼓的招牌,揭开软的 厚布帘看,内中放置舒适的藤椅,和白布罩面的小茶 桌。座客不多,大都是一些中年以上的人。是时大鼓 尚未开场,客人除呆坐着外,便仰着脖子,捧着一本 旧小说之类的书,躺在椅上静静地观看,使人觉得东 方人的长闲逸豫之气,不愉快地扑人眉宇。葵说,快 走开,人家要来拖你进去哩。不知怎的,我也直感到 这是个不好去的地方,仿佛一进去,人的雄心和锐气 ,都会全然消去一般。 在卖古物的摊上,见一西洋人,摩挲审视,久久 不去。莫非正如鹤见祜辅在《北京的魅力》一文说的 “支那人的镇静,纡缓的心情”已“将外国人的性急 征服了”么?但我想,那些中了东方病的,却只能归 之于“每天吃着七十三个鸡蛋”或“每天吃着一斤奶 油”的外国人而已。至于在上海开公共汽车或是肩挂 毛毡走弄堂的罗宋瘪三,他们就未见得“以为支那好 得不堪”吧? 倘若没有水柱一样的泉水,翻白地涌出,响着山 中涧水似的声音,我觉得,周遭的景象,是会完全给 人以颓唐之感的。 P2-4 大明湖 也许因为是冬季,大明湖给我的印象,却并不如 所揣想的或从书上看来的那么有趣、那么好;整个的 湖面,已被许多小堤,切成田亩似的水塘了——大约 是利用来在春夏天栽种蒲菜一类的植物了吧。进去游 玩历下亭等地的画舫,都只得沿着小河似的水道而行 ,至于“扁舟容与”及“纵一苇之所如”那种自由浮 泛的兴趣,在这儿的湖上,当然是不能十分享有的了 。而且湖中纵横的小堤,又全不能供人行走,弗高兴 坐画舫以游的人,那就只能在湖口望望而已。 湖上没有什么游人,画舫和游艇,都冷落地停在 湖口,让雪堆上。空际三五飞鹰,对着湖面,展翅盘 旋,久久不去。几只捞取枯苇的小船,缓缓地荡漾在 远处水塘中,才算点破了一些沉闷的静寂。 湖中有历下亭、北极阁、铁公祠等等古迹名胜, 足供游人的观感,但却引不起我们的兴味,正如登千 佛山而不喜欢逛庙宇一样。因为我们觉得飞泉、瀑布 连山,大野,无论如何,是比重楼叠阁的皇宫,更要 令人爱慕些。 然而,在湖上看千佛山却是极好的。你想,在景 物萧索的湖中,游得乏味的时候,蓦地抬起头来,看 见戴雪的斜峰,银灿地显在天半,谁又不顿然精神飞 越呢?不过,这却不是大明湖本身具有的佳处呵。 也许在春夏天,杨柳拂在堤上,荷花开在湖中, 景色才是最美的吧! 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