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古吴轩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40
折扣购买: 律己修身垂训后世--朱柏庐
ISBN: 9787554610800
在明清时期,中国盛行早婚,当时好多人结婚的年龄 都比较小。例如“昆山三徐”的父亲徐开法在十七岁时与 顾炎武十五岁的五妹结婚,次年就生下长子徐乾学。又如 ,据《雍里顾氏族谱·福五府君户帖》记载,福五府君的 儿子金保十四岁即有时年十九岁的妻子。 古语说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十七岁时,朱用纯成为苏州 府学生员,取得了最低一级的功名,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 喜事。在十八岁时,朱用纯与异母舅陶琰之女陶端成婚, 结为夫妻,这是他人生中又一大喜事。事实证明,他确实 是娶到了一名贤惠的妻子。 陶氏,名端,是仁节先生陶琰的女儿。陶琰与朱用纯 的母亲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他与朱用纯是舅甥关系。陶端 由于聪明伶俐、孝顺父母而很受父亲的喜爱。朱用纯在少 年的时候,也很得陶先生的喜爱。他是众多外甥中最受陶 先生喜爱的,就像晋代豫章太守范宁称赞外甥王悦是“风 流俊望,后来之秀”。陶先生看到朱用纯在幼年时,从来 不等父亲的督促,就能够积极地读书学习,从心里就十分 喜欢他;等到朱用纯学习写文章的时候,颇能够按照自己 的思路来写出优美的文章,就更加喜爱他;等到了能够写 信进行联系的时候,朱用纯自己认为写得并不好,然而舅 父陶先生却真诚地认为那是封文情并茂的好书信。他看了 之后,不停地发出赞赏的声音,欣喜万分。陶先生打心眼 里喜欢这个忠厚老实的外甥,于是就打算给两个青梅竹马 的表兄妹订婚。朱集璜夫妇知道陶琰有婚嫁的意思,就把 陶端娶为朱用纯的妻子。两家能够顺利结亲是因为朱集璜 与陶琰是义气相投的同学,两人同窗的时候,朱集璜就认 为陶琰表现很不一般。当时,朱集璜从学舍归来,对母亲 说,他的同学陶四兄和其他的同学很不一样,朱集璜愿意 和他成为朋友。陶四兄就是陶琰。 陶端嫁到朱家后不久就遇到明清鼎革,朱集璜与陶琰 同时殉节。从此,朱氏父子相隔两个世界。朱用纯夫妇带 着年老的母亲在清军镇压昆山起义的战争中四处躲藏,经 历了很多难以忍受的痛苦。等到战争结束以后,他们回到 家里整理一番,发现家产荡然无存。夫妻两人白手起家, 每天都是入不敷出。为了解决衣食,陶端非常勤劳,他们 家常常直到深夜,还可以不断听到纺车声、剪刀声。 朱用纯的母亲性格严厉,为人严肃,到了晚年的时候 身体多病。陶氏总是细心揣摩婆婆的心思,顺着她的心意 ,尽心服侍,很少受到婆婆的指责。如果朱用纯当塾师获 得的酬金不足以养育母亲和弟妹,她就通过做女工来贴补 开支。为了祈求婆婆长寿,陶氏自己从不吃鱼、肉等荤腥 ,只吃素食。康熙三年(1664)闰六月十六日,先生的母 亲陶太夫人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等到陶太夫人去世 之后,陶氏又守孝三年,不吃肉的时间前后加在一起共二 十年。先生的父亲朱集璜在世的时候,出嫁的女儿有两个 ,儿子中结婚的只有朱用纯。下面的几个弟妹,都是母亲 陶太夫人辛辛苦苦为他们婚嫁。然而真正出钱出力的却是 朱用纯夫妻。陶氏在为人处世方面,识大体顾大局,不听 从仆人的话。因此,诸姑妯娌之间合宅而居四十多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