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河畔的一把椅子(法兰西四百年)

塞纳河畔的一把椅子(法兰西四百年)
作者: (法)阿明·马洛夫|译者:马振聘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塞纳河畔的一把椅子(法兰西四百年)
ISBN: 9787549625642

作者简介

阿明·马洛夫(Amin Maalouf)黎巴嫩裔法国**怍家,法兰西学院院士,1949年2月25*生于黎巴嫩贝鲁特。1976年移居至法国,以记者及作家为业。他曾周游六十余国,被**为阿拉伯及中东世界的专家,并于1983年出版论文集《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东征》。

内容简介

*初的占有者在那把椅子上没有坐多久。他1634年3月 人选,十四个月后溺死在塞纳河中,这让他得到一个悲惨 的美名:**位死亡的“不朽者”。 皮埃尔·巴尔丹**已经被遗忘了。就像他那一代的 法国作家,几乎无一不是如此。在他们之前几十年,有龙 沙、杜·贝莱、拉伯雷或蒙田,这些人的著作我们继续阅 读;在他们之后若干年,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或拉封 丹,这些人的著作同样证明是与世长存的。在这两座文学 高峰之间,则是一个低谷。 说到*早的四十位院士,他们的书籍没有一部当前还 在再版的。有些名字若还叫人想起来,也记不真切。巴尔 丹的名字,不管怎样,**知晓的人也仅是研究17世纪的 少数专家而已。他生前享有一定的名声,但是也从来没有 被认为是位重要作家。虽则他是他那把椅子的**位座上 客,也很难把他算作是这个文社的奠基人。 **配得上奠基人称号的仅有十二三位,其中**位 是瓦朗坦·孔拉尔。他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加尔文教派家庭 ,作品并无特色,却是个细致的读书人和出众的语法学家 。他在1629年想到跟几位朋友在巴黎创立一个文学社团, 定期进行聚会。他们的平均年龄是三十岁,孔拉尔本人只 有二十六岁,*年轻的热尔曼‘阿贝尔刚到十九岁,不过 他是跟着哥哥才来参加聚会的。 他们个个都很高兴聚集一起,由于住在不同的街区, 要找到大家必须满城子去跑,会很辛苦。在那个时代,当 然没有法子远距离通知,不是亲自跑腿,就要差人代劳, 要相会很不容易。他们商量下来,还不是每周定期定时约 在一个预定的地方见面*方便? 就这样,选择了孔拉尔的家作为聚会地点。孔拉尔尚 未成家,住在首都中心圣马丁路,跟各家的距离相当。据 **部《法兰西学院史》作者保尔·佩利松的叙述,他们 就像平时访友一样海阔天空闲聊:商务、新闻、文艺,等 等。“文社里有谁写出一部作品,**乐意给其他人传阅 ,其他人又毫不拘束说出自己的意见;他们在讲座后接着 就是散步或吃点心……他们至今还谈到学院的初期,犹如 一个黄金时代,这时候交往不声不响,不虚张声势,除友 谊之外没有其他法则约束,他们共同享*精神社会和理智 生活中*温馨与*令人陶醉的部分。” 他们相互承诺,对谁都不提起他们的文艺小圈子,这 份协定保持了三四年。可是有**,其中一位诗人克洛德 ·德·马勒维尔一时大意了——要说是幸还是不幸,那要 看各人立场。当他与一位名叫尼古拉-法雷的作家一起时, 有一句话提到了这些聚会。法雷爱热闹,甚至可以说是个 **作乐的人;他那个世纪的许多文人——其中有尼古拉 ·布瓦洛——写了几篇讽刺诗,就把他的姓“法 雷”(Faret)跟酒馆“卡巴莱”(cabaret)押韵;他出 入这些场所在当时无人不晓。这两位诗人是不是在这一类 地方相遇的呢?他们两人是不是还有点喝醉了呢?历** 没有记载。总之那**,两人的舌头都守不住了,马勒维 尔向对方透露他们有个小圈子,谈论些什么,平时做些什 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