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箫散文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初中)

吴伯箫散文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初中)
作者: 吴伯箫 著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4.30
折扣购买: 吴伯箫散文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初中)
ISBN: 9787570219162

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吴熙成,笔名山屋、天荪等,山东莱芜人,我国现代卓有成就与影响力的著名散文家和教育家。其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街头夜》《羽书》《黑红点》等。

内容简介

导读 大约两年前,江苏镇江一位文友告诉我,他从正读初中的女儿的《语文》课本上看到了已故散文名家吴伯箫先生的一篇《灯笼》,向我了解其中某个词语的含义。《灯笼》是吴伯箫的早期散文,收在抗战时期出版的《羽书》集里,我本不陌生,但被选入近年《语文》课本,却让我有一种既亲切又新鲜的感觉。 说到这篇《灯笼》,故事可真不少。其一,里面写了作者童年时期在家乡与灯笼有关的不少往事,譬如和长工李五打着灯笼到村外迎接晚归的祖父;又譬如作者自己小时候上“灯学”专用的“小纱灯”以及喜欢“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的记忆。其二,写《灯笼》的时候,作者吴先生已不在青岛,而到了济南北郊的一所乡村师范学校教书,但仍然像在青岛一样喜欢写散文。《灯笼》写出后,有个为天津名报《益世报》编副刊的文友向吴先生约稿,故而《灯笼》就首先在《益世报》的副刊“益世小品”上发表了,时间是1935年11月份。其三,文章发表后,作者把剪贴的发表稿和别的作品拢在一起,准备编个集子,就在抗战爆发那年托付给了老作家王统照先生。王先生把书稿带到上海,代作者取了个书名《羽书》,由巴金先生收到他编的一套丛书内公开出版了,时间是在1941年。而那时作者却在遥远的延安,他一点儿也不知道这件事。其四,又过了一年,山东有个无名文人把吴伯箫这篇散文改题为《灯笼篇》,署上他自己的名字,寄给北京一个叫《吾友》的杂志,竟然又公开“发表”了一遍!其五,这篇属于剽窃的《灯笼篇》“发表”在《吾友》上后,被北京一个十余岁的少年读到,他一下子就被文章里“那浓郁的乡风诗情”吸引了,对作者很仰慕。可过了没多久,他又看到《吾友》杂志上的读者来信,揭发《灯笼篇》是从吴伯箫《羽书》里剽窃的,接着杂志社也发表启事,公开了这个文章剽窃案…… 那个被“《灯笼篇》”、也就是吴伯箫《灯笼》深深吸引的少年,就是后来成为我国著名抒情诗人的邵燕祥。 今天的初中生,一定不知道吴伯箫先生除了这篇《灯笼》,还曾经有不少散文被选入不同年代的《语文》课本中。但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也许知道,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当时的《语文》课本里就有吴先生写的《记一辆纺车》和《歌声》,以及《菜园小记》《难老泉》《“早”》这些篇章。其实早在抗战胜利后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吴先生写延安南泥湾的散文就被选入解放区的《中等国文》课本里了。 吴伯箫先生,1906年生于山东省莱芜县(今济南市莱芜区)吴家花园村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在家乡读书,后来先后就读于山东省立曲阜第二师范和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山东青岛、济南、莱阳从事教育工作。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带领几千个学生长途行军到临沂,后来学生各投生路,吴伯箫自己则投笔从戎,最后辗转到了延安根据地从事文化和教育工作。抗战胜利后他又随延安大学干部到东北“打前站”,先后在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东北教育学院担任教师和学校领导工作。1954年调到北京,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负责编辑当时的中学《文学》课本。晚年,吴伯箫转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还兼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1982年因病去世。 吴伯箫先生从上大学时就开始散文写作,一生不辍,是重要的现代散文名家。先后出版过《羽书》《潞安风物》《黑红点》《出发集》《烟尘集》《北极星》和《忘年》等散文集,还曾把德国诗人海涅诗集《波罗的海》从英文版转译为中文。 这部最新版的《吴伯箫散文选》,一共选入吴先生38篇作品,这些作品分别选自《羽书》和其他几部散文集,也选了数篇集外的散文。从这些散文中,基本上能领略到吴伯箫不同时期散文的内容、风格和艺术特点。 这38篇散文从内容上可以分成几个系列。第一个是“乡土”系列,如《灯笼》《马》《啼晓鸡》《猎户》,多写童年时代的家乡生活和其他地方的乡村;第二个是“市声”系列如《野孩子》(属于这个系列的,在吴伯箫早期散文集《街头夜》里不少);第三个是“风物”系列,主要是《话故都》《岛上的季节》《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难老泉》,透过这个系列,可以领略吴伯箫笔下青岛、延安等地的风土人情;第四个是“人生”系列,如《山屋》《天冬草》《海》《海上鸥》《客居的心情》《论忘我的境界》《向海洋》《歌声》《“早”》《打前站》《布衣》《天涯》,多表达吴伯箫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还有一个“历史”系列如《羽书》《我还没见过长城》《夜发灵宝站》《响堂铺》《潞安城》《神头岭》《夜摸常胜军》《微雨宿渑池》《马上的思想》《战斗的丰饶的南泥湾》《黑红点》《化装》《出发点》《火车,前进!》,这个系列所说的“历史”,指的是吴伯箫亲身经历的抗战以来的国家历史,从他这些散文中,可以感受到现代中国艰难跋涉与积极奋进的脉搏。 吴伯箫先生的散文富有激情,昂扬向上,而且又特别讲究布局谋篇和字句的推敲,在富丽多姿中保持着一份内在的质朴,既充满诗意,又清俊蕴藉,相信会继续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 二〇二〇年十月三十日,子张于杭州午山 ?入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一线名师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经典 ?匹配全学段,打通课内外,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现代著名散文家和教育家吴伯箫精选散文集,收录《灯笼》《记一辆纺车》《话故都》《菜园小记》等经典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