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逻辑(如何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理性更可控)(精)

世界的逻辑(如何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理性更可控)(精)
作者: (美)大卫·哈维|译者:周大昕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世界的逻辑(如何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理性更可控)(精)
ISBN: 9787508669786

作者简介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纽约城市大学(CUNY)杰出人类学教授,全球作品被引用最多的人文学者。他开设的解读马克思《资本论》课程,是40多年来与学生互动产生的结果,自从2008年上传到纽约城市大学网站以来,获得了近300万人次的下载量。

内容简介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 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 系……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 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 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 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 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 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 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 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 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 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中的地理纬度长期以来都被 忽略了。部分原因在于马克思自身的失误,因为尽管 他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统治世界进行了精 彩描绘,但他对这一主题的论述却零散、随意、粗疏 且不成体系。显然,马克思本意是不希望留下这样无 序的叙述的。他曾计划专门撰写关于国家、世界市场 以及危机形成的著述,只可惜这些计划最终都未能实 现。但如果仔细查看马克思未完成的书稿,就会发现 其实马克思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大致框架,其思考兼 具宏大理论和历史叙事的特征。我的目的是在其框架 基础上增添一些血肉,为资本积累的空间动态理论提 供基础。我希望这将有助于我们阐明和理解资本主义 的真实历史地理状况。 这一步骤的重要性几乎不用强调。城镇化、地区 发展失衡、地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竞争、地区和国际 劳动分工的重构、社区的地域化和国家功能、帝国主 义以及地缘政治等现象,都可放在马克思留给我们的 宏大理论叙事中加以阐释分析。问题的难点是厘清资 本积累的时序动态与生产、交换和消费空间结构生产 之间的关系。 这条通向理解之路到处都是障碍。马克思所完成 的理论基本上是把资本主义视为封闭系统。外部空间 关系和内部空间组织显然在塑造时序动态方面没有任 何作用。大部分的马克思主义者也都这样认为。因此 ,在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研究范畴内,对空间和空间关 系的任何理论化叙述都会被视为研究歧途。那么又该 如何修正这项重要缺失并引入空间和地理的概念呢? 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我要强调空间和地理并不是“后 加的”思想,也不是对成型理论的补充。这个问题不 仅仅是讲资本主义如何塑造空间组织、如何生产以及 持续改变生产、交换和消费活动的地理图景。在此需 要指出,空间关系和地理现象也具有基础物质属性, 因此需要在分析之初就纳入考虑范围;另外,空间形 式对于时序发展的可能路径也有着客观影响。简而言 之,空间和地理应视为资本主义矛盾运行中的基础因 素和“积极要素”。用更加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术语来 表述,空间的生产也是生产力。我的论断的依据可分 成两个方面来阐释。 首先,我理解马克思的方法不是说去寻找可以得 出确切结论的固定或不可挑战的概念,其思维方法是 辩证过程。在研究的每个新阶段,马克思都会延展、 调整和扩大对基本范畴的解释,而这些基本范畴常常 是调查活动的起点。他的概念工具也会随着论证过程 发生变化。例如,马克思对危机形成、固定资本流通 以及信贷体系等的调查研究,最终都导致了对“使用 价值”和“价值”这样的基本概念的重大重构。从一 开始暂不将空间和地理纳入理论体系,正如马克思所 表现出来的那样,不会对最终的理解产生负面的影响 ,只要我们能随着思索过程的深入不断调整概念工具 就行了。 其次,现在有丰富的文献表明,马克思也曾计划 这样做。《资本论》的前面章节就纳入了若干空间概 念(社区、地域以及世界市场等)。马克思所使用的语 言常常会令人联想到空间和地理现象与其概念工具的 联系。例如在《资本论》第二章。中,马克思就指出 ,货币结晶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交换的扩大和 加深的历史过程,使商品本性中潜伏着的使用价值和 价值对立发展起来。随着交换超越了本地范畴,商品 的自然形式同时就是抽象人类劳动的直接的社会实现 形式。这是马克思最常见的论述。世界贸易增长对于 理解区分使用价值与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至关 重要。既然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那么谁又能否认,对市场交换和资本流动的地理以 及空间关系变化的研究会对价值本身的理解有重要的 作用呢?而且这也不是完全孤立的内容。例如,马克 思。就曾提到空间运输也属于“价值生产”;克服空 间障碍的能力也属于“生产力”;具体的社会劳动分 工需要劳动者和生产力集中在空间内;劳动生产率差 别存在着自然禀赋造成的“基础”差别;劳动力价值 会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而不同;等等。每当提到空间 和地理现象时,基本的概念工具也紧接着出现,因此 空间现象应在马克思的整体理论中也占据基础地位。 P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