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雾之都(伦敦的优雅与不凡)(精)/列城志

薄雾之都(伦敦的优雅与不凡)(精)/列城志
作者: (英)西蒙·詹金斯|责编:崔毅|译者:宋佳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58.80
折扣购买: 薄雾之都(伦敦的优雅与不凡)(精)/列城志
ISBN: 978730029099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父亲河,泰晤士河 大多数城市的兴起与水 都有着不解之缘。靠近河 流、湖泊或海洋的地方, 就会出现贸易,人们在岸 边的高地定居下来,开始 进行交易。早在伦敦建立 之前,人类就出现在泰晤 士河谷,开沟挖渠,大兴 土木,狩猎动物,种植庄 稼,制作陶器和金属物品 。但他们的一切活动都依 靠泰晤士河,与其息息相 关。 泰晤士河并非一条平静 的溪流。实际上,它曾经 湍流不息,潮起潮落,相 当于现在的两倍宽,源源 不断地从内陆流向大海。 起初,和大多数河流一样 ,它也被视为神圣的,化 身为有着飘逸头发和胡子 的老者,形象和海神类似 ,老者的名字是“泰晤士之 父”。“泰晤士”这个词很可 能来源于凯尔特语,意思 为暗黑无边。就像恋人会 向喷泉池掷硬币以求好运 一样,人们也把罐子、斧 子、刀剑拿来祭祀河里的 神仙。在我人生的某个转 折时期,我记得自己走在 滑铁卢大桥上,俯瞰桥下 的河水,像出于原始本能 一般,我将一枚硬币投进 了水里。 史前时代,尚不存在“伦 敦”这个名字,这里只有一 座双峰山。感知其地势起 伏的最好方式就是在晚上 骑自行车。从伦敦塔的西 侧开始骑行,经过的塔丘 和东市场,一路都处于第 一个山峰的上升段;地势 在加农街发生改变,出现 一路延伸到泰晤士河的陡 峭下坡。加农街显然是双 峰之间的低谷区域,从这 儿跨过老沃尔布鲁克河道 ,地势再次上升,直到第 二个山峰峰顶——那里矗 立着圣保罗大教堂。从卡 特巷开始,地势再次下降 ,道路逐渐与河流交汇。 穿过大教堂,沿鲁德门 山的地势陡然走低,老弗 利特河昔日流经于此,之 后人们还在此修建过排污 水渠,但如今也已经弃用 填埋。在舰队街一带,地 势稍许变高,一直到因大 片鹅卵石而得名的河岸街 。罗马帝国灭亡后,撒克 逊人在这里建立定居地, 命名为伦迪威克,并设立 了奥德维奇口岸,差不多 就是今天考文特花园的位 置。在特拉法加广场,我 们既可以下行探索威斯敏 斯特的沼泽地带,也能向 上沿着干草市场前往苏豪 区的高地。我们也许无法 目睹伦敦的旧貌,但可以 用双腿试着去感受。 伦敦博物馆的一张史前 时期景观图显示,在猛犸 象、犀牛、野牛和熊的遗 骸中,发现了燧石斧、动 物骨骼和人类头骨的痕迹 。距离此处最近的“人类居 住地”位于阿斯克桥、斯坦 斯、卡苏顿和希思罗这些 土壤更加肥沃的上游地区 。公元前1000年左右,一 些区域出现了简单的田间 农业,其中就包括泰晤士 河以南的南华克地区。一 面做工精良的青铜时代盾 牌在巴特西出土,意味着 这里很可能就是人们早期 的渡河之地。 铁器时代晚期,一些起 源不明的部落似乎将泰晤 士河作为彼此的分界线。 这条河本身亦是北海与不 列颠内陆之间进行贸易往 来的天然通道。至于伦敦 的得名,历史上大概有十 几种说法。可信度最高的 两个,都和凯尔特语有关 。一个说是来源于凯尔特 语中的“lond”,意思是荒野 ;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自凯 尔特语中的“plowoni-da”, 意思是急流。中世纪历史 学家蒙茅斯的杰弗里 (Ceoffrey ofMcmmouth)将 伦敦的创建追溯至罗马帝 国,宣称伦敦是由特洛伊 战争英雄埃涅阿斯 (Aeneas)的后代布鲁图斯 (Brutus)一手建立的。伦敦 也出现在希腊神话中,同 腓尼基公主欧罗巴 (Europa)联系在一起。 罗马统治下的城市 尤利乌斯·恺撒(Julius Caesar)在公元前55年和公 元前54年两次率兵入侵不 列颠,但都没有到达伦敦 。第一次入侵,仅在肯特 郡登陆后就撤回了。第二 次入侵,规模庞大,战舰 达800艘,为历次横跨海峡 战役中战舰数量之最,这 一纪录一直到二战时期的 诺曼底登陆才被打破,当 然,罗马入侵和诺曼底登 陆的方向截然相反。这一 次,恺撒大帝击溃了由凯 西努拉维斯 (Cassivellaunus)指挥的不 列颠军队,跨过了泰晤士 河,到达现在的米德塞克 斯郡一带。不过,渡河地 点无从查找,恺撒的进攻 似乎也只是为了炫耀其实 力强大。之后,他既没有 在不列颠建立统治基地, 也没留下军队,而是直接 撤回了高卢。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