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26.80
折扣价: 19.50
折扣购买: 学会学习
ISBN: 7802221625
雕一块美玉 玉,以其温润清静,雅致恒丽,气脉内蕴,被誉为石中君子。每个人都 是一块完全可以被雕饰成绝美莹润的美玉的材料,然而,珍宝无价,美玉难 求。许多人一生都在孜孜以求,希望可以突获异宝,却始终没有发现自己其 实就是一块璞玉。如加雕琢,便可显晶莹、温婉、脱俗之君子之风。 曾有一份报纸报道说,只有6岁的里斯米尔在绘画方面的天赋超乎常人 。他能够准确地描绘人体,并对人体结构以及光影都有极为准确的把握力。 他的父亲经常把他的许多儿童美术大赛的获奖证明拿出来给别人看,以示儿 子的非凡。在里斯米尔的“画室”里,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画作和装饰品,房 间的地板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石膏模型,一幅巨大的人体解剖图高挂在最主 要的一面墙上。所有这些无不显示了一个绘画天才的独特之处。令人遗憾的 是,几年之后,他的天赋并未如人们预想的那样发挥出来,反而越渐黯然失 色,直至消失在美术界的边缘。 里斯米尔的境遇与中国古代仲永的境遇多少有些类似。其实,生活中的 “里斯米尔”和“仲永”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潜质, 就像里斯米尔和仲永一样。他们都在不同的时候曾显示过惊人的天赋,却因 种种原因消失了各自的光辉。就如一块璞玉尽管有着上等玉质的质地,有着 可以成为玉中极品的潜力,却因没有遇到一个识玉、懂玉的知音,没有遇到 一个具有上乘刀功的玉匠,自己又无法将自身的各种优势展现在世人面前, 最后只能深埋沙土。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活的实体。可以认 识自己,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能力。可以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使自己越来越 优秀。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用雕刀使自己从璞玉转化成玉质佳品的过程。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幼时并不像里斯米尔和仲永那样才华早现,他们都 是看起来十分平常的普通人。他们后来之所以能取得极其卓越的成就,就在 于他们一直都注意知识的积累。 以近代名人曾国藩为例,他出生在一个耕读之家,资质平平,毫无过人 之处,但他酷爱读书。9岁时已经开始读四书五经,15岁时,受教读《周礼 》、《礼义》,直到能够背诵,还读了《史记》。 1836年的那次会试落第后他自知功力欠深,便立即收拾行装,搭乘运河 的粮船南归,虽然会试落榜,但却使这个生长在深山的“寒门”士子大开眼 界。他决定利用回家的机会,做一次江南游,实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的宏愿。这时曾国藩的盘缠已经所剩无几。 经过金陵时,他见金陵书肆十分发达,流连忘返,在书肆中看见一部精 装的《二十三史》,更是爱不释手,一问价格,曾国藩大吃一惊,如果自己 买了这部书,所剩就寥寥无几了。他不禁心里暗自盘算:好在金陵到湘乡全 是水路,船票已交钱定好,沿途就不再游玩了,省吃少用。虽然银两很有限 ,但自己随身所带的冬季衣物在这初夏季节也用不着,还可以拿去当了换点 盘缠。于是曾国藩把一时不穿的衣物,全部送进了当铺,毅然把那部心爱的 《二十三史》买了回来。 家中的老父得知他用那么多银子换回一大堆书的消息后,不怒反喜:“ 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还债),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父亲的 话对曾国藩起了很大的鞭策作用,从此他闭门不出,发奋读书,并立下誓言 :“嗣后每日点十页,间断就是不孝。” 曾国藩发奋攻读一年,这部《二十三史》全部阅读完毕,此后便形成了 每天评点史书十页的习惯,一生从未间断,一部《二十三史》烂熟于胸。 直到他不久于人世时,仍不忘写箴言以警示和鞭策自己:“禽里还人, 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 曾国藩的一生都与学习为伴,在理学的探究与修养的提高上,为自己画 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用“学习”这把刻刀完成了自己由璞玉化为美玉的 过程。这是一种质的巨变。 天性聪颖的奇才很少,但资质平庸的凡夫很多。以曾国藩为例看天下人 ,谁没有化为美玉的可能?只是许多人从未想过或坚持过让自己在不断的学 习中修身养性,脱去璞玉的外衣,清除璞玉的杂质,渐露美玉的无瑕和超尘 ,雕出上品的优雅和博识。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