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长春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2.10
折扣购买: 封建帝国的变革之光(王安石传)/常春藤传记馆
ISBN: 9787544546713
**章君子于野 伤仲永,树己志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冬*的一个清晨,太阳 还挣扎在一片昏沉的云海中,江西临江*判官王益家 里,已经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王益的妻子吴氏躺在里 屋的大*上,正在产婆的帮助下,奋力地为自己的夫 君诞下他们的**个孩子。 时年27岁的王益,此前有过一位妻子,还有两个 儿子王安仁和王安道,儿子们活泼可爱,聪颖向学, 只可惜他们的母亲早早就离开了人世。被娶进门续弦 的吴氏,今年才满19岁,虽然平*里,她待王益前妻 留下的两个孩子如同己出,衣食起居悉心照料,读书 识字从未落下,*是严格教导他们行事做人,但是私 心之中,她当然还是希望能早早生出一个自己的孩子 ,让王益与王家都能翻开新的篇章。 徘徊在产房外、听着妻子一声声因疼痛而呼喊的 王益,又是心疼,又是期待。他盘算着要为这个新生 命取个什么样的名字才好。前两个儿子诞生时,王益 正发奋读书,随之进士及第。那时他每*研读儒家经 典,所以两个孩子取名时一个用“仁”,一个用“道 ”,希望孩子们能够汲取儒家精华,怀仁义之心,行 忠恕之道,在学问和修养上成人成才。而现在正在妈 妈肚子里的这个小家伙,虽然是第三个孩子,却是他 与新任妻子的**个孩子。王益已到了人生而立之年 ,进士及第之后,他在各地做知县、知州,说是一帆 风顺,其实也不过是在中层官员的队伍里徘徊;说是 仕途坎坷,自己在所任职的各个地方,也都干出了一 番事业。在这样的人生阶段,他对自己的经历有着怎 样的感触,对自己的下一代又有着怎样的期许呢? 王益想到了东晋**的政治家谢安。谢安,字安 石,出仕之前,喜欢和王羲之、许询等好友游山玩水 ,长年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的东山,但是隐居的生活 并不能掩盖他的才华,他的清谈之名早已闻名江湖。 谢安不愿出来做官,多次拒*别人的举荐,屡次谢* 朝廷的任命。后来东晋王朝深陷危机,朝堂上的大臣 束手无策,天下的百姓开始流传这样一句话:“安石 不肯出,将如苍生何?”意思是说,**民不聊生, 饿殍遍野,马上就要到生死存亡的时刻,谢安还隐居 在东山不肯出来做官,这让天下苍生可怎么办啊!于 是,谢安放弃了隐士的逍遥人生,承担起拯救**苍 生的重任,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 中、吏部尚书、中护*等职,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 ,挽救了东晋王朝。谢安的才华横溢、隐士**与临 危*命、力挽狂澜,恰恰融合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 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双重想象,也给王益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行走在官场之中的王益,此时此刻*想把 这种才华、担当与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赋予自己的 这个孩子…… 一声清脆的啼哭,打断了王益的思绪。“恭喜大 人,是个小子!”产婆贺喜道。“安石!就叫安石吧 !”王益脱口而出。 谁能想到,几十年后,“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 何”的谶语,将在这个世界上第二次应验。 王安石的诞生,成为王家人丁兴旺的转折点。短 短几年内,除了两个哥哥王安仁与王安道,王安石又 多了安国、安世、安礼、安上四个弟弟,以及三个可 爱的妹妹。王家的房前屋后,时时传来孩子们玩耍打 闹的欢声笑语,当然也少不了孩子们打架争吵与评理 告状之声。王益在官衙为百姓们裁决断案,回到家里 ,也不免要为孩子们的小纠纷断个是非曲直。和传统 家庭的严父慈母不同,在王益的家庭里,父亲和颜悦 色,对孩子们*爱有加,倒是母亲吴氏扮演了白脸的 角色,时时督促孩子们的学业,也常常教导他们的为 人。吴氏知书达礼,眼界开阔,做人做事*是有分寸 ,识大体,懂轻重,对孩子们的教育一刻也不放松。 到后来儿孙长大成人、出将人相时,吴氏虽然年事已 高,但她的勤学好问依然毫无衰减,博闻强识倒是* 加厉害,王安石的好朋友曾巩还专门夸赞她:“其取 舍是非,有常人所不能及者。” 在这样的慈父严母、尊师重教的环境下,王安石 和兄弟姐妹们都成长为学业、品德远近闻名的青年才 俊。兄弟七人,四人中了进士。三个姐妹都文采斐然 ,有诗名盛传于当时,有佳句流传于后世。这满门书 香,在整个宋朝的历**都**少见。 王安石开蒙读书,立刻展现出了自己非凡的天赋 。不像其他孩子天**玩,王安石从小就喜欢读书, 而且记忆力出众,看书几乎过目不忘。安仁、安道两 个哥哥都是学了四年才学到《尚书》,而小安石则用 了两年就能通读全本。他提笔作文,不假思索就能成 篇。旁人一看,文笔自然纯熟,寓意含蓄深刻,无人 不服。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