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恺撒大帝(麦克阿瑟下)(精)

美国的恺撒大帝(麦克阿瑟下)(精)
作者: (美)威廉·曼彻斯特|译者:黄瑶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2.30
折扣购买: 美国的恺撒大帝(麦克阿瑟下)(精)
ISBN: 9787508679792

作者简介

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美国著名通俗历史作家、著名记者。肯尼迪总统密友,多次为其撰写讲稿。他的经典著作《光荣与梦想》浓缩了美国1932-1972年的40年丰富历史,引进中国后,影响深远,成为无数人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曼彻斯特的主要著作还有《克虏伯的军火》《总统之死》《最后的雄狮》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21种文字和盲文。

内容简介

纪念堂被人们奉为了圣祠。门外立着一座活灵活现的麦克阿瑟雕塑;室内则摆放着大量值得纪念的收藏品:奖章、烟斗、手杖、旗帜、宝剑、帽子、墨镜,甚至连他5 年间往返第一大楼乘坐的黑色豪华轿车也被收入其中。他的共济会会员徽章也在里面,还有他第一大楼办公室书架上立着的缟玛瑙钟表、描绘他生平的漫画、彩虹师臂章、他于1914 年前往韦拉科鲁斯执行任务时携带的手枪、麦克阿瑟家族遗留下来的盾形纹章和格子呢。类似的展品还有很多。如果这些墙壁能够说话,身处其中的人一定会感觉它们会说出什么令人惊讶的话来。 然而,令人感到好奇的是,这些遗物似乎全都不太重要,缺失了这个男人的精神。他不仅仅是一个自吹自擂、矫揉造作的人。他无疑喜欢装腔作势,但他的手法掩盖的却不是他的弱点,而是强大的力量。和同样喜欢高视阔步的林登?约翰逊一样,他永远也不会说服自己去相信别人能够毫不畏惧地注视他赤裸裸的权力。于是,这两位君主都穿上了不得体的衣服,直到全国上下的旁观者得出结论, 他们的身上除了华而不实的演出服之外什么也没有。麦克阿瑟之所以能在亚洲广受好评,是因为东方人知道该如何私下窥视复杂的外表,找出一个人隐藏的本质。他们重视诡计,意识到它既能掩盖荣誉也能掩盖耻辱;他们尊重一个看上去不如自己的人,一个想要把最好的自我保留给自己的人。对此深有体会的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命运。”麦克阿瑟的命运是超凡脱俗的,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超凡脱俗的。困难在于为他的本质下定义。他总是令人难以捉摸,而此时就更是令人倍感困惑了。 也许这个男人人生的精华存在于那些无法被诺福克博物馆这样的地方保存和展示的画面中。如果有可能回顾他的一生,那些光芒可能会闪烁不定,每一道都散发着短暂却又赤裸的光芒,通过窥见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来展示他即将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尤其是就他的事例而言,每个人都是过去的自己的集合。如果一个人以沃尔特?里德陆军医疗中心为起点回顾麦克阿瑟的一生,像倒转的电影胶卷般层层剥开昔日的时光,让胶卷转回从前,将军会经历不平静的退休,然后深陷公然反抗杜鲁门和被困朝鲜半岛无望的僵局,最后治理战后的日本。这样一来,胜利就会被认为是他在赴日担任接任统治职责的那些年间(也就是他与裕仁的军队展开无畏奋战的日日夜夜),进化而来的。反过来,播撒在他曾奋力抵抗的巴丹半岛上的勇气之种则来源于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那份期待、阿戈讷的污泥和恐惧,还有在此之前长时间身陷险境的磨炼。 但最为宝贵的一瞬间是几束过于私密而无法在历史的宽屏上公开的光芒—尽管那些怀疑已经成为过去,就像是等待被军旗召唤的退伍军人。在这里,倒退的影响会唤起太平洋上那些已然被液化的回忆:一组由许多声响组成的声音—遥远的波浪分分合合,锚链猛地坠入水中的声音,希金斯登陆艇上吊柱转换的吱嘎声。被弹壳撕碎的棕榈树叶锯齿状叶片映衬着黎明时分荒凉的热带地平线的画面,士兵们笨拙地沿着货船的网兜下坠的画面,美军士兵的军靴在敌方的海岸上匆忙跑过的画面,还有战场上古怪的灰白,仿佛薄雾已经褪尽了所有的颜色;他一次又一次公然蔑视狙击手时内心回想起的令人作呕的恐惧感;刚刚熨烫过的卡其装散发出来的糨糊味道;他在科雷希多岛遭到轰炸时怀抱住被吓坏了的儿子时的那份温柔;他躺在琼的怀抱中时心中激起的挚爱;还有,在他那令人眼花缭乱、洒满阳光的吉卜林格调的青春顶峰,他穿上第一上尉的军装时如痴如醉地臣服于19 世纪军国主义充满吸引力的诱惑之中,快乐地迈着满满30 英寸长的大步、伴着苏泽军队乐曲的旋律,带领西点军校的学子们跨过“平原”。 奇妙的静态画面反反复复地旋转着,跳过了他作为新生时惨遭戏弄的时光;他在西点军校自我发现的时光;德高望重的麦克阿瑟法官留着满嘴的胡子、叼着雪茄,在华盛顿N 街1201 号宅邸中主持王朝般盛宴的时光。每一刻钟报时一次的画室钟表;莱文沃思的交班仪式;父亲给他讲述的谢尔曼麾下无畏的联邦军(蓝衣男孩)的故事;母亲飞扬跋扈地指挥他奋斗、奋斗,叮嘱他永远也不能在获胜之前放下刀剑;克拉格步枪干脆利落的声响,还有他和哥哥在堡垒栅栏外的沙漠里玩耍时温暖的沙子给裸露的双脚带来的刺痛感; 日落时隆隆的枪声,以及平克妮向下歪着头时映照在怀中那个抓着她层叠的衣裙、仰起头来的孩子脸上柔和而又光亮的微笑;他在摇篮里醒来时耳边响起的金色军号的声音,军士们在门外的阅兵场上高唱的歌曲旋律;还有,在他头顶广袤的天空里骄傲地鼓动飘扬的军旗,军旗,军旗。 他是军装界的教父,一件普通的军装穿在英气逼人的他的身上,就成了个性、时尚和格调的象征。松垮的军帽、长长的围巾、夹紧的马鞭、飞行员墨镜和造型各异的玉米烟斗都是他的时尚利器,成就了“二战”一代型男。 他是爱做秀的能手,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光芒四射。从被迫撤离菲律宾时放的那句狠话“我会回来的”,到涉水登陆莱特岛、“密苏里”号日本投降仪式上用五支钢笔签下自己的大名,再到战后据日时期习惯性的叉腰动作,他永远都是镜头追逐的焦点。 20世纪初,刚刚晋升为中尉的他便奔赴菲律宾,而后又作为上尉征战于墨西哥,最终以将军的身份参加了三次大型战争。 他就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而他之所以被人们铭记,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士兵。他又不仅仅是一个士兵。因为他为美国人展示了一个佼佼者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并为荣誉、无畏和理想主义等概念灌注了新的意义。他肩上的五星勋章所见证的伟绩足以让他那些卑劣自私的缺点都变得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