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与墨家(精)/大家小书

墨子与墨家(精)/大家小书
作者: 任继愈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9.20
折扣购买: 墨子与墨家(精)/大家小书
ISBN: 9787200121032

作者简介

任继愈(1916—2009),山东平原人,哲学家、宗教学家。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汤用彤和贺麟。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学报》编辑、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国家图书馆馆长。著有《中国哲学发展史》、《佛教史》、《佛教与东方文化》、《墨子与墨家》等。

内容简介

一 墨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春秋后期,生产有所发展,根据地下出土的器物 ,证明春秋时代已在广泛使用铁制的生产工具。有了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对于荒地的开垦和水利灌溉事 业的兴修,也造成了有利条件。因此,农业生产得到 进一步的发展。 由于坚固而锐利的铁制工具的应用,手工业也得 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加之交换关系的进步,手工业逐 渐由分工而走向专业化。当时已有木工、皮革工、冶 金工、陶工、缝工和织工等,总称为“百工”。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 的比重日益增加,货币流通也日益广泛,并出现了金 属货币。这时,商业资本已较发达,各地的物产大量 交流。贵族以外的大商人也出现了,如弦高、范蠡(li 里)、端木赐(子贡)等人都是。 在春秋时代,大小国家很多,它们各霸一方,不 断地进行兼并掠夺战争;战争的规模也更为扩大。 在战争中,大国对小国进行掠夺;即使在没有战 争的时候,掠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当然在战争中, 无论大国小国,最受痛苦的是小农和小生产者,他们 是战争的人力和物力的主要担负者。当时小农和小生 产者,即使在战争中免于死亡,也不得不忍受饥寒的 痛苦。齐国的晏婴说齐国“三老冻馁”,晋国的叔向 说晋国“道瑾(jin 禁)相望”。像齐、晋这样的大 国,人民尚且不能免于大量冻死和饿死的威胁,其他 小国人民的悲惨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 人民不但在战争中担负人力和物力,而且在平时 还要承受统治者的各种残酷的剥削,因而他们日趋破 产,青壮年大批逃亡,老年死于饥寒,人民开始用各 种方式来反对统治者的掠夺和压迫。 在这种战争、掠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剧烈冲击下 ,旧日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世袭贵族制度逐渐瓦解。 当时,已出现新的土地占有者,也出现了逐渐脱离贵 族羁绊的独立的手工业者、小私有者。 在这样的情形下,从不同阶级出身的“士”,纷 纷要求参与政治,企图创立一套新的学说或办法来适 应当时的情况。而各国的国君和卿大夫为了政治上的 需要.便礼贤下士,招徕贤能作为助手。因此,士的 阶层就逐渐扩大起来,并且得到了广泛活动的机会。 士这一阶层的一个来源是由旧贵族没落下来的知 识分子。他们曾受过贵族教育,在社会秩序变动剧烈 的情况下,他们没有法定的政治地位,不能世袭,也 没有固定的财产,依靠出卖知识技能维持生活。士这 一阶层的另外一个来源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动,从小 生产者上升起来的知识分子。所以士是一个流品复杂 的阶层。像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是前一个来源的士,他 们多半是由一些没落的贵族成为士的;墨子和他代表 的墨家是后一个来源的士,他们是由当时的小生产者 、小手工业者上升为士的;老子、杨朱则是由旧日没 落贵族下降为农民或小私有者而成为“隐士”的。老 子这一派和前两派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不积极向当 权的世袭贵族靠拢,而采取和当时的统治者不合作的 态度。墨子和老子所代表的士,都不轻视体力劳动, 这一点却是和一向轻视体力劳动的儒家不同。 墨子自己曾说过,“翟(di 敌)上无君上之事 ,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以下引文出自 《墨子》一书者,只注篇名),可见他既不是直接统 治人民的人,也不是直接参加“耕农之难”的人。他 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参加生产,而在于宣传并实行自己 的学说和主张。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