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科学/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

生活的科学/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
作者: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译者:苏克//周晓琪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9.30
折扣购买: 生活的科学/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
ISBN: 9787301304938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毕生致力于研究人格在幼年时期的形成过程。在心理学发展史上,阿德勒拥有相当高的地位,他开创的个体心理学学派,在心理学领域独树一帜,影响十分深远,对荣格、霍妮、弗洛姆、沙利文等人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启发。   译者简介:   苏克,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并译介西方学术经典,已出版译作《生活的科学》《心理学与文学》《寻求灵魂的现代人》等。现转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化。   周晓琪,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已出版译作《生活的科学》,现移居海外。   校者简介:   杨广学,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特殊教育博士,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博士后,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自闭症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心理治疗、特殊儿童教育,尤其是生态化干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已出版《特殊儿童的心理治疗》《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等二十余部。

内容简介

第十三章 结  论 现在是为我们的研究做总结的时候了。个体心理学的方法——我们毫不犹豫地这样坦承——始终与自卑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我们已经看到,自卑是人类奋斗和成功的基础。而在另一个方面,自卑感又是一切心理适应不良问题的原因。当一个人找不到一个适当而具体的优越目标时,自卑情结就出现了。自卑情结导向一种回避的欲望,这种欲望被表现在一个优越情结之中,而优越情结又不过是一个处于生活无用方面的目标,它使人从虚幻的成功中获得自我满足。 这就是心理生活的动力机制。更具体地说,我们知道精神活动中所存在的错误在一定的时候会表现得比在其他任何时候都更为有害。我们也知道,生活风格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倾向中得以定型的——而这种倾向也就是在四五岁左右发展起来的原型。既然情形是如此,那么指导我们心理活动的全部重担就落在了童年时期的正确指导上。 至于童年指导,我们已经指出过,其主要的着眼点应该是培养适当的社会兴趣,从而使有用的和健康的目标能够得以定形。只有通过训练儿童对社会格局的适应能力,才能将普遍的自卑感予以适当的约束,以防止它发展为自卑情结或优越情结。 社会适应是自卑问题的正面出路。正因为个人感到自卑和软弱,我们才看到人类生活的社会必然性。因此可以说,社会兴趣和社会合作是个人获得拯救的正道。   当二孩的到来把长子推下了家庭的中心宝座时,长子将面临怎样的心理发展?   被溺爱的儿童、被忽略或被敌视的儿童、有生理缺陷的儿童,他们将会发展什么样的生活风格?人真的生而自卑吗?怎样才能超越自卑情结?家长和教师怎样进行童年指导才是正确且有效的……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以大量诊疗案例引导我们认识生命不同阶段的问题及歧路,帮助我们走出迷雾,达到对自我更深入、更透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