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译文名著精选)
作者简介
欧·亨利(1862-1910年),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诗人”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料,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市声》等,其中一些名篇如《警察与圣歌》、《圣贤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带家具的房间》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内容简介
华盛顿广场西面,有一个小区,街道像发了疯似 的,分割成小小的长条,称为“小巷”。这些“小巷 ”,相互构成奇特的角度和曲线。一条街自身也会交 叉一两回。有一次一位艺术家发现,这条街有其价值 所在。设想一个讨债的人,拿着颜料、纸张和画布的 账单,穿行在这条路上,猛地发觉又回到了原地,欠 账却分文未收得! 于是,艺术家们便很陕到来,进了古雅的格林威 治村,四处探听,寻找朝北的窗户、十八世纪的山墙 、荷兰的阁楼,以及低廉的房租。然后,他们从第六 大街运来一些锡锻杯,一两个火锅,把这个地方变成 了“聚居地”。 在一幢矮墩墩的三层砖房顶楼,休和琼希建立了 自己的画室。“琼希”是乔安娜的昵称。两人一个来 自缅因州;另一个来自加利福尼亚。她们相遇于第八 大街“德尔蒙尼克”饭店的和餐上,谈起艺术、莴苣 色拉和灯笼袖衣服,彼此十分投合,于是便共建了画 室。 那是5月。到了11月,一个冷酷无形,医生称之 为肺炎的生客,大步在“聚居地”行走,冰冷的手指 到处碰人。在东边,这个蹂躏者肆意横行,受害者成 批被击倒。但在长满青苔、迷津一般的狭窄“小巷” ,他踩踏的脚步却来得缓慢。 “肺炎先生”并不是一个所谓有骑士风度的老绅 士。一个小不点女人,被加利福尼亚西风吹得没有了 血色,并非一个拳头通红、气急败坏的老家伙的对手 。可是琼希,还是遭到了他的袭击。她躺在油漆过的 铁床上,几乎一动不动,透过荷兰式小窗的玻璃,瞧 着邻家砖房空空的墙壁。 一天早晨,那位忙碌的医生皱起灰白的粗眉毛, 把休请到了过道里。 “她还有——就这么说吧,十分之_的机会,” 他说,一面把体温计的水银甩落下来。“那个机会就 在于她还想活下去。大家如果只顾着在殡仪馆排队, 一切药物也就无能为力。你那位小姐坚信自己活不成 了。她心里还惦记着什么吗?” “她,她希望有一天能画那不勒斯海湾,”一休 说。 “画画?废话!她心里有值得思念的东西吗?譬 如男人?” “男人?”休吹口琴似地哼了一下。“难道男人 值得一可是,不,医生。根本没有这回事。” “那么是由于虚弱了,”医生说。“凡科学所能 做到的,我都会尽力去做,用我的努力。但是,病人 一旦数起自己葬礼队伍中的马车来,我就会把药物的 效率减去百分之五十。但要是你能让她对今冬大氅袖 子的新款式提一个问题,那我可以保证,她有五分之 一的机会,而不是十分之一。” 医生走后,休走进画室,把一条日本餐巾纸哭成 了一团纸浆。随后,她拿着画板,吹着爵士乐口哨, 大摇大摆地走进了琼希的房间。 琼希躺着,脸朝窗子,被单下几乎没有动静。休 以为她睡着了,停了口哨。 她架好画板,开始给杂志的短篇小说作钢笔画插 图。青年艺术家得为杂志的短篇配画,铺平通向艺术 的道路,而青年作者,为了铺平通向文学的道路,创 作了那些短篇。 休正在为故事的主角,爱达荷州牛仔画一幅素描 ,在他身上添一条马展用的漂亮马裤和一副单片眼镜 。这时,却听见了一个低沉的声音,重复了几遍。她 急忙赶到床边。 琼希眼睛睁得很大,瞧着窗外,在数数——倒数 着。 “十二,”她说,一会儿后是“十一”;然后是 “十”,接着是“九”;再后是“八”和“七”,那 几乎是连在一起说的。 休关切地瞧了瞧窗外。那儿有什么好数的呢?只 有空荡阴凄的院子,以及二十英尺外空空的砖墙。一 根很老很老的常春藤,根部生节,;已经老朽,往砖 墙上爬了一半。秋日的寒气摧落了藤叶,剩下几乎光 光的残枝,还紧贴着风化了的砖块。 “怎么回事,亲爱的?”休问。 “五,”琼希说,近乎耳语。“现在落得更快了 。三天前差不多还有一百,数起来怪头疼的,现在可 容易了。又掉了一片。现在只剩下五片了。” “五片什么呀,告诉你的苏迪。” “叶子,在常春藤上。最后一片叶子掉下的时候 ,我也得走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医生没有告诉 你吗?” “啊,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这样的胡说,”休抱怨 着,显得很不屑。“老常春藤叶子,跟你病好不好有 什么关系?你以前很喜欢常春藤,所以才会这样想, 你这个淘气姑娘。别犯傻。哎呀,今天早上医生告诉 我,你迅逮恢复的机会是一听听他的确切说法Ⅱ巴一 他说机会是十比一呢!那种机会,就跟我们在纽约乘 有轨电车,或者路过一座新大楼一样多。好吧,喝点 汤吧,让苏迪回去画画,卖给编辑,为生病的乖乖买 瓶红酒,再买些猪排,让她自己解解馋。” “你不用买酒了,”琼希说,眼睛仍盯着窗外。 “文掉了一片。不,我什么汤都不需要。只剩下四片 了。天黑之前,我要看着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然后 ,我也就去了。” “琼希,亲爱的,”休说,朝她弯下身子,“你 答应我闭上眼睛,不看窗外,等我干完活好吗?明天 我得交这些画。我需要光线,不然,我就把窗帘拉下 来了。” “你不能在隔壁房间画吗?”琼斯冷冷地说。 “我宁可待在你身边,”休说。“另外,我不想 让你老盯着那些傻乎乎的藤叶。” “你一千完就告诉我,”琼希说着闭上了眼睛。 她脸色苍白,一动不动地躺着,好似倒地的塑像,“ 因为我要看着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我懒得等,也懒 得想了,什么事儿都松手,就像一片可怜厌倦的叶子 ,直往下飘呀,往下飘。” “想法儿睡吧,”休说。“我得去叫贝尔曼上来 做模特儿,画隐居老矿工。我就走开一会儿,在我回 来之前你可别动。” 老贝尔曼是个画家,住在她们下面的底层。他已 经60开外,胡子像米开朗琪罗创作的雕像摩西的那样 ,从森林之神般的头上,沿着小魔鬼似的躯体,弯弯 曲曲地垂落下来。在艺术上,贝尔曼一事无成,挥舞 画笔四十年,却未能靠近艺术女神,连她的裙边都没 碰到。他一直说是要画一幅杰作,却从来没有动笔。 几年来,除了给商业画或广告画之类偶尔涂上几笔, 什么也没有创作。他替“聚居地”里雇不起职业模特 儿的青年画家当模特儿,赚点小钱。他喝杜松子酒过 量,依旧谈论他未来的杰作。至于别的,他还是个凶 狠的小老头,毫不留情地讥笑别人的软弱。他把自己 看作随时待命的猎犬,专门保护楼上画室里两个年轻 艺术家。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