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教育
原售价: 99.90
折扣价: 65.00
折扣购买: 数字化战略推演
ISBN: 9787572250309
[美]杰拉德·C.凯恩(Gerald C. Kane) ●波士顿学院卡罗尔管理学院教授,埃德蒙·H.谢伊创业中丨心信息系主任,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智囊团成员,致力于引导企业更好地应对数字化颠覆。 [美]安·纽伦·菲利普斯(Anh Nguyen Phillips) ●德勤全球CEO项目研究总监,引导管理层和董事会关注技术、领导力和文化在促进创新方面,特别是在具有挑战性和颠覆性的市场环境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发表于《华尔街日报》《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评论》《福布斯》和《财富》等报刊。 [美]乔纳森·R.卡普斯基(Jonathan R. Copulsky) ●德勤前首丨席营销官、首丨席企业责任官,德勤客户和营销战略实践的管理负责人。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高管教育企业营销战略课程的项目主任、高管教育髙级营销课程的教师之一。 [美]加思·R.安德勒斯(Garth R.Andrus) ●德勤董事会前成员,领导数字DNA服务,帮助公司进行有效的数字化转型。他的文章曾被《华尔街日报》《福布斯》《首席执行官》《广告周刊》和《劳动力管理》等报刊引用。
工作之未来 VS. 未来之工作 这些技术对工作的影响纷繁复杂,且完全无法预测。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戴维·奥托尔(David Autor)指出,如今,银行出纳的数量几乎是自动取款机问世时的两倍,但他们的工作性质已经大不相同,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不停数钱和记账,而是更多地建立客户关系及提供理财建议;同样,我们可以看到,放射科医生不再需要花大量时间区分正常图像与异常图像,而是将更多时间花在分析异常图像上;管理者花在任务监督和项目管理上的时间更少,并将更多时间投入在训练、指导和培养团队上。奥托尔指出,许多专家声称“这一次的颠覆前所未有”,但他也补充道,人们总是以为他们经历的颠覆不同于以往。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前人是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颠覆的,但不要指望能准确地知道该如何适应我们所面临的颠覆。 德勤首席执行官凯茜·恩格尔贝特(Cathy Engelbert)对此表示赞同,比起人们常用的“工作之未来”这一表达,她更愿意将这些趋势称为“未来之工作”。我们赞同这种叫法上的改变,因为我们认为“未来之工作”这一表达更为乐观(此外,我们也认为它更为准确)。它意味着未来工作方式的转变,而不是去质疑工作是否还有未来,或者未来工作是否依然存在。奥托尔指出,目前,在许多方面,全职工作已经失去存在的必要。如果人们满足于 100 年前的生活水平,那么他们每年只需工作 17 周。相反,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努力改进技能,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尽管我们赞同“未来之工作”这一提法中折射出的观点,但也并未完全摒弃“工作之未来”这一使用更为广泛的叫法,因为根据我们的经验,在讨论此类问题时,这一表达的使用频率最高。 以前,人们会根据当时经济形势下的工作类型去灵活调整自己的技能。1910 年,农民或农场工人是最常见的工种,在整个美国的劳动力市场中,与农业相关的工作占到将近 40%。到了 2000 年,只有大约 2% 的美国人从事农业。相比之下,1910 年,大约有 20% 的人从事专业领域、文书、管理或服务岗位,但到了 2000 年,上述领域的从业人员占到了大约 70%。为了适应这些工作,从业人员的技能也发生了变化。1940 年,只有不到 5% 的人拥有学士学位,而如今,这一比例超过了 33%。10 年前,这一比例仅为28%,是年轻员工推动了这种趋势的发展,他们中 37% 的人拥有四年制本科学位。随着工作发生变化,人们也在调整自己的技能以适应工作要求。 当然,转向新工作方式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即无法适应者大有人在,他们会远远落后。《大西洋月刊》的一份报告中描述了这些变化造成的很多社会影响。那些因某种原因无法适应而落后的人往往会产生心理问题,会与社会脱节。当然,由经济颠覆造成的社会影响“这次也并无两样”。在《认知盈余》(Cognitive Surplus) 一书中,克莱·舍基(Clay Shirky)认为,18 世纪之所以出现杜松子酒热潮,原因在于伦敦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衰退日益加快,人们通过喝酒来应对当时的经济衰退。近期,美国很多人服用阿片类药物成瘾,也是因为人们在各种颠覆漩涡中苦苦挣扎。工作转变造成的困难也许只能通过公共政策和政府干预来解决,这些话题值得讨论,但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之内。 我们认为,和以往的技术颠覆浪潮一样,从业人员和经济都会努力适应新的需求。而且,如同往常一样,人们努力适应的过程往往痛苦不堪且极具颠覆性。但这一次或许会有所不同,因为我们可以往前回顾,无须经历忐忑不安和重重困难,就能找到解决方案。 成为终身学习者 , 职业道路的“转向” 未来的工作对个人的启示何在?或许,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人们需要做好准备,成为终身学习者。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显然需要学习新的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根本上讲,这就需要人们在职业生涯中培养成长型思维。弄清人类将如何为人机合作伙伴关系做出自己特有的贡献是一回事,而抓住机会付诸实践则是另一回事。技术进步和人机合作关系带来了变化,人们需要培养新的技能去适应这些变化。 这一预测带来的一个启示可能是: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才能继续留在自己选定的专业领域,还有另外一个启示,即终身职业的概念将成为过去式。技术颠覆的速度迅猛异常,人们在职业生涯之初从事的工作,早在职业生涯结束前就被淘汰了。即使这些工作依然存在,技术也将重塑它们,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的技能将截然不同。由于人们的技能在某一工作或行业中得不到重视,他们会“转向”新的职业,这就要求他们在新岗位或行业中做出自我调整。这一转向可能会采取传统的再培训形式,也有可能是将已有技能用于新环境,上述做法都能使员工拥有一系列新技能,为其下一次职业转向积蓄力量。正如我们在第 2 章中所述的,公司需要吸收能力来适应创新,持续性学习能力和成长型思维能使个人随机应变地培养新技能。 转向之必要意味着,在变幻莫测的工作环境中,个人需要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我们可以借冲浪来比喻未来的职业道路。冲浪者在特定的时间内抓住一个浪头,起乘至浪潮退去,此时他们必须将冲浪板移出浪区,寻找下一个浪头。有些冲浪者选择一路劈波斩浪,直至被浪头拍下,而另一些人在海浪到达顶峰前就会选择放弃,这样有助于他们抓住下一个浪头。同样,一些员工选定一条路后就会长期坚持,而另一些人则会很快转变方向,从一个浪峰跳至另一个浪峰。无论如何,针对员工选择的不同职业道路,公司需要给予帮助和支持,以确保公司能够获得所需的人才,正如前一章提及的信诺,公司会确定哪些是有价值的技能,并给予大力支持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智囊团成员杰拉德·C.凯恩,德勤全球CEO项目研究总监安·纽伦·菲利普斯,德勤前首丨席营销官、首丨席企业责任官乔纳森·R.卡普斯基,德勤董事会前成员加思·R.安德勒斯通过对16 000多位商业人士进行访谈,以翔实的数据和有力的论证阐述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创造什么条件才能应对数字化颠覆的挑战,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不是技术是人。 ●一本书带你了解数字化成熟的5个要素,数字化转型的3个阶段以及23种数字化DNA,绘制成数字化组织的行动路线图,揭示数字化转型如何规划和落地。这本书不仅提出了正确的转型战略,而且给出了系统性的方法论,是身处这个复杂多变的新世界中的每一个职场人的必读书! ●阿里巴巴集团前副总裁、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专家合伙人车品觉,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毛基业,前海再保科技董事长、海创汇首丨席生态官檀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可口可乐讲席教授、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丨心主任陈煜波联袂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