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四川文艺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60
折扣购买: 伊利亚随笔(精)/经典译文
ISBN: 9787541140525
查尔斯·兰姆(1775—1834),英国作家。他是一位与蒙田并列的具有世界声誉的大随笔家。代表作有《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伊利亚随笔》《后期随笔集》《英国戏剧诗样本》等。
上星期接受邀请参加一位朋友的女儿的婚礼,这 是我所知道的最让人高兴的事。我喜欢参加这样的一 些仪式,这在一定意义上,让我们上了年纪的人回归 青春,回忆我们自己的成功,还原我们最快乐的时光 ,或者回忆我们自己年轻时的失望以及此生的命运不 尽如人意的安排之类的缺憾,这让人同样动情。每逢 这样的场景,我会在随后的一两个星期内神清气爽, 享受想象中的蜜月。我没有家眷,朋友家庭的临时接 纳屡屡让我赚足面子,这时候我感觉到我当同辈亲戚 、长辈亲戚的滋味。我被导入辈分不一的亲情关系, 加入这个小圈子参与社交的时候,我能暂时搁置光棍 汉的寂寞与孤独。这种心境会伴我很久很远,即便是 在关系要好的朋友家出了丧事,我也不便丢弃它。但 还是言归正传吧。 这桩连理之好,本身早已盟约笃定,但它的缔结 仪式愆延至今,在相爱的人之间悬而不决,几乎到了 情理不通的地步,这都是因为新娘的父亲不幸深受一 种顽固不化的偏见的影响,认为女孩子结婚太早。这 位父亲五年如一日,一有机会就向人们宣讲——为此 这场求爱也被拖延五年之久——讲那庄严神圣的时刻 ,应当推迟到女孩子度过她的第二十五岁之后。我们 大家都开始担心,一场求婚,虽然迄今热情不减,但 也许最终会时日推延,激情冷却,让爱在前景未卜的 摸索中渐离渐远。然而所幸他的太太根本不赞成这些 紧张过分的理念,她加入丈夫的朋友的行列,严肃认 真地劝其改变观念,朋友们面对老先生越来越弱的身 体状况,不能承诺大家伙儿可以常年做伴,与他享受 生活,我们殷切期望他在有生之年把一些问题处理妥 当,有所交代。太太甜言蜜语哄他,朋友苦口婆心劝 他,最终说服了他,上星期一,我的老友,某某海军 上将,女儿十九岁,到了女人成年的年龄,由长她几 岁的表哥J君,兴高采烈地执手引进教堂。 我的老友的荒谬理念致使相爱的人丧失时间,很 是可憎可恨,但我的年轻的女性读者,在表达她们的 愤慨之前,须认真思量一番为人父者,当要与他喜爱 的孩子别离时,感受到的难割难合,那是天性使然。 我相信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踌躇不决,可以追溯到父 女之间关于这个问题存在的分歧,不管人们会伪装出 什么样的兴趣,或什么样的审慎,来掩盖这个分歧。 父亲们的铁石心肠是传奇文学作家们的理想题材,无 可置疑是动人心弦的话题,然而且不要说别的什么, 这备受宠爱的孩子,有时候是急急匆匆被剥离自己的 父系家庭,嫁接新枝,把自己交托给一个陌生的寄主 ,这难道没有什么狠心之处?当这位女儿像眼前这个 例子一样,恰好是这一家唯一的一个孩子,不忍分离 的情绪更会加剧。这些问题我没有出自亲身体验的理 解,但我可以做个八九不离十的猜测,每当这样的时 刻,父亲的自豪感会受到伤刺。我相信大多数情况下 ,热恋中的人最可怕的对手莫过于父亲,这算不得什 么新论。在不平衡的主体之间,固然存在忌妒之心, 它跟更严格意义上人们常称之为情绪激烈的心境同样 催人伤感。母亲们的顾虑比较容易消除,鉴于这个原 因,我以为,庇护父亲比庇护丈夫更能意味着权威的 贬损和丢失。此外,母亲们常有充满焦虑的预想,反 映单身生活的各种烦忧(在父亲一方是不可能构想到 类似的程度的),而拒绝一宗算不上很坏的婚配,很 可能给她们的孩子带来预想中的结局。在这个议题上 ,母亲的本能比父亲冷冰冰的理性分析是更可靠的引 导。丈夫不管怎么说赞同,所持的态度总是相对冷漠 ,而有些妻子则使用不尽恰当的手段,来推进她们的 女儿的婚姻进程,这要归咎于母亲的这种本能,也是 使用不恰当手段的唯一借口。头脑发热,做事有失检 点,也情有可原。作出这个解释,则鲁莽唐突嬗变成 了荣耀,母亲的过当行为赢得了德行高尚的美名。但 是且看,牧师仍在场,而我却承担起了他的布道职责 ,新娘子还在跨进教堂的门槛,我就祈祷上了,岂不 好笑。 我的任何一位女性读者,切莫设想我刚才游离婚 礼,那段哲理思索是在含沙射影,意在影射这里的这 位年轻女士,很清楚这位女士将大胆面对生存状态的 变化,她已到了能够应对生活的成熟年龄,并且是征 得了方方面面的最完全的赞同的。我只是反对仓促草 率的婚姻。 按照规矩,婚礼必须及早走完它的程式,以便给 随后举行的小规模的早餐留下时间,这是一个聚会, 挑选并邀请朋友们参加。我们略早于钟敲八响来到教 堂。 P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