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CEO(改变职场生涯的实战手册哈佛商学院必读教材)
作者简介
她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却可以向时代集团筹措到500万美元,创办了20年后的今天仍旧畅销不衰的《亲子》杂志。 她新婚不久夫家便宣告破产,但她顶住了种种经济压力,凭一己之力屡创辉煌,最终登上《纽约时报·商业版》的头版头条。她没有网络信息背景,却成了美国科技信息的第一大网站CNET的首席女主管。 她就是美国知名的企业家罗宾·沃兰娜女士。
内容简介
女性的英文“female”中,“M”代表的不仅仅是母性(motherhood), 也代表着良师(mentor)益友,孩子最初的老师往往就是自己的母亲。有些 人坚信有良师,并努力寻找,有些人则认为找良师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对我而言,寻觅良师就等同寻觅完美伴侣一样。 有两个男人几乎就成为了我的良师,但是却在我最重视的“道德问题 上”表现不合格,然而我还是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 记得刚踏入职场时,我很高兴能从一些陌生人身上获得许多宝贵的经 验,甚至有些经验成为值得永远牢记的学问: 一、卡西之前曾担任“舞者”(应该说是脱衣舞娘),并跟《阁楼》创 办人鲍勃·古吉欧尼住在一起。她克服了她的腼腆,负责这本杂志的广告 营销。这种工作对一个害羞性格的人来说,跟表演脱衣舞可能差不了多少 ,不过那也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不论具有什么人格特征的人都可以 成功”。对个人而言,我的性格是“遇到喜欢的人我就开始烦恼”,不过 在职场上,我从来没有因为这项特质而受到任何人的指责。 二、《阁楼》财务长把公司的每一块钱都当成自己的钱一样捍卫。我 跟他学到了这一点,也希望所有员工都能有同样的价值观。 三、《阁楼》发行总监说,最高明的沟通艺术是展现随和的个人魅力 ,而不是挖空心思为难别人。虽然我不算特别有魅力,不过我还是朝着这 个方向努力。 四、《阁楼》公关部主管拥有优雅迷人的风采与高档品位。穿着法国 时尚名牌桑丽卡的她,却全心全意照顾着一本毫无品位的杂志。我借此学 到了经验,就算一项产品对我没有吸引力,我也可以为它全力以赴。 我没办法穿桑丽卡,这就跟我无法在大庭广众下宽衣解带一样,不过 我从这些不太像(又有点粗心大意)良师的人身上,精挑细选了应当记取的 经验,作为开启我职业生涯的敲门砖。到现在,经过30年的职场历练,我 个人确信“良师”是一种非常稀有的动物。当然,如果你能对一些成功商 界人士的成功法則多加注意的话,你也能无师自通。 CEO观察站25 一日为良师,未必终身为良师。 有时候那些教导你最多的人,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为可怕的职 场典范。在我当上《琼斯妈妈》杂志社的总经理时,我对这本杂志到底该 如何去发行,可说是毫无准备。不过,我很幸运遇到了经验丰富的发行顾 问约翰·克林格,他是位优秀的老师,我不久后就加入了克林格家族的行 列——我们是这么称呼自己——他的各种客户出版商的发行总监们都严格 遵守着他的方法论。 由于约翰曾在时代集团工作,在我涉足这个领域时,他也理所当然地 成了我的指导老师,不过,我们之间很快就产生了不和。约翰同时也是《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顾问,那是一本1986年创刊的杂志。我跟约 翰的冲突始于1988年。某天我接到一家创投公司打来的电话,询问我想不 想投资《希波克拉底》,还说是约翰托我当推荐人。我当时跟时代集团有 合伙关系,再加上在媒体大量曝光,所以对于创投界来说,我的意见很重 要。 老实说,我很想跟他们说,自《希波克拉底》发行以来,它的广告战 线一直节节败退,虽然它的编辑部曾获得赞赏,不过我却一直对这本杂志 没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打电话给约翰,用委婉的语气怪他没有先告诉我要找我当推 荐人这件事,我还跟他说:“让我多点时间做准备,相信我会做得更好。 ”事隔没多久,又有另一家创投公司打电话来,不过这次我已经准备就绪 ,就满口答应了。谁知道,后来我的老板说,他正考虑是否投资《希波克 拉底》。当时我大吃了一惊,我气愤地对约翰说,这种行为简直严重违反 了商业道德。他之所以让我向创投公司宣传此投资案,其实是他正在哄抬 时代对此一投资案所必须付出的金额。我觉得他把我推进了一个我毫不知 情的境地。不过我们两个好像在各说各的,约翰还认为我的担忧很可笑。 你知道吗?这可不是我们最后一次因商业道德而发生冲突。不过算我走运 ,在我看清他的真面目之前,这位发行业界的翘楚早已培训过我了。 当你发现昔日良师无法再授予你新的东西,甚至觉得他不再是你的良 师时,你心中肯定会很痛苦。不过要是你无法预设止损点的话,就会更加 痛苦不堪。世上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自然没人可以当你所有工作领 域的良师。他们的优点可以学习,但是缺点千万别仿效。 CEO观察站26 根据个人需求,而不是依据职位与性别去选择老师。 置身于时代集团当中,照理说找个良师应该不是件困难的事,可是她 们不是我的同事,就是资历比我更浅。虽然我号称是时代集团的第一位女 发行人,不过严格来说并不算,因为《亲子》属于合资企业。 有一次机缘巧合,我加入了莉萨·瓦克(Lisa Valk)与安·穆尔(Ann Moore)的行列。当时莉萨是《生活》(Life)的发行人,而安是《儿童运动 画刊》(SI for Kids)的创办人兼发行人。我们三个人在餐厅共进中餐时, 我还提议应该成立女子发行人联盟。不过,她们两人却犹如互不相溶的油 与水——虽然两个人都是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但莉萨全身上下部是南方 风格的文雅与礼貌,安则说话直来直往,还以“过于自我”而闻名;莉萨 注重过程,安则注重结果。 安相当有创意与敏锐度,本来公司竭尽所能地拒绝她,不肯给她早该 得到的职位——《运动画刊》的发行人,还让她去做《儿童运动画刊》的 创办人兼发行人。现在的安已经是时代集团的CE。,因为她在《儿童运动 画刊》表现太好,公司再也没有办法拒绝她。 从她们身上我可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呢!P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