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新说红楼(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王蒙新说红楼(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作者: 王蒙|责编:李龙姣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6.90
折扣购买: 王蒙新说红楼(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ISBN: 978755944532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人情世事 中国是个重视人情世故的国家,连宁国府的 上房里也挂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 章”的对联,应该说是中国式的格言。贾宝玉不 喜欢这种教训,躲到了可卿的卧房里睡觉,梦中 与名叫可卿而风致兼有黛玉与宝钗的美丽故亦名 兼美的女子同领警幻所训的风月之事。这够得上 一绝,从中与其说是看到了宝玉的反封建,不如 说是看到了宝玉的娇纵任性,他是对着年轻美丽 的侄媳可卿撒娇。这是他的青春期的纵欲想象与 青春享受主义。 这里也有一种戏剧性,时兴一点叫作张力。 宝玉讨厌人情世事(或世故、世态),而贾府里 、《红楼梦》小说里人情与世故浓得化都化不开 。老小男女主仆嫡庶,浮沉进退祸福盈亏,哪里 不是世故人情?本来《三国演义》是讲政治斗争 的,《水浒传》是讲武装造反的,很多人偏偏更 爱读《红楼》,更重视《红楼》中的政治内容, 无他,《红楼梦》里的世事人情写得更细腻,更 出彩,更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毕飞宇最近有一句名言:没有了人情世态, 小说就死亡了。然也。 中国式的对于世事人情的说法值得回味。一 个是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是说,天有 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前者强调事变的必然 性与长期性,后者强调事变的偶然性与突然性。 同时还有第三种说法,叫作有些事是起于青 苹之末,语出宋玉的《风赋》,说是“夫风生于 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 ,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强调的是渐进 性与演变性。 应该说,《红楼梦》中这三者——长期性、 突发性与渐进性都写得十分充分,入情入理。冷 子兴演说荣国府,说的是非一日之寒,露出了下 世的光景;金钏投井自尽,说的是天有不测风云 ;而自中间四十回起,不祥之风渐渐起于青苹之 末了。 例如,一个什么老太妃死了,贾母王夫人等 去吊唁: 当下荣宁两处主人既如此不暇……因此两处 下人无了正经头绪,也都偷安,或乘隙结党,与 权暂执事者窃弄威福。荣府只留得赖大并几个管 事照管外务,这赖大手下常用几个人已去,虽另 委人,都是些生的,只觉不顺手。且他们无知, 或赚骗无节,或呈告无据,或举荐无因,种种不 善,在在生事…… 堪称是空穴来风,信手写来,出来一个老太 妃。什么角色,连个名号也没有,你的死干贾府 何事?干读者何事?偏偏她一死就给贾府带来了 某种缺乏管理的状态,带来了“种种不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