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旅游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云南(第4版)/走遍中国
ISBN: 9787503248757
蔡锷把护国运动的始发地选择在 云南,当然是因为他在云南还留存着一 定的势力,但这却再次将云南这个偏僻 的省份推到了历史的聚光灯下,被历史 遗忘的碧色寨车站至今还默守着震惊中 国的那个时刻,三等小站的法式建筑和 子母钟定格了这段历史。 早在19世纪末,清朝政府签署过 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款。允许法国在 蒙自设领事馆就是那一时期所签署的 条款之一,蒙自因此成为云南近现代 较早的通商口岸之一。碧色寨车站建 于1910年,自1921年个(旧)碧(色 寨)铁路通车,碧色寨车站就成为个 碧铁路与滇越(南)铁路的重要中转站。 法国人曾在此经营了30年,此间碧色 寨车站是滇越铁路的特等站,曾经繁 华一时。 但碧色寨车站最值得记录的却是1915年12月21日 这个特殊的日子。 当时,袁世凯妄图在北京称帝, 蔡锷将军决定联合以唐继尧为统领的 云南军民讨伐袁世凯。这一天,成功 避开袁世凯监控的蔡锷辗转从境外沿 滇越铁路回到云南,袁世凯得知蔡锷 所乘的列车将在这个ⅡU碧色寨的特等 站停靠,派当地的富绅借敬酒之机刺 杀蔡锷,终因蔡锷的一位副官以身挡 枪而失败,副官中弹身亡。4天后, 蔡锷在昆明通电全国讨袁,宣告独立, 并组成护国军。为纪念此举,昆明的 绣衣街改名为护国路,并在路口建有 护国运动纪念碑。 如今,碧色寨只剩下了一些残存的法式建筑,早 已寂静无声。 抗战时期的云南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守着东南亚的 陆上通道,古时有蜀身毒道、南方丝绸 之路、茶马古道、博南古道,贸易带来 了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20 世纪40年代,滇缅交界的边城腾冲成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亚洲主战场之 一。隆隆的枪炮声、士兵的鲜血、惨烈 的战斗都被记录在腾>中的国殇墓园、松 山战役遗址和“驼峰航线”纪念碑上。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 军作战失利后全线后撤,日军沿滇缅公 路尾追,并对保山县城进行狂轰滥炸。 5月5日晨,日军先头部队窜至怒江西岸, 终因我军先于5月4日晚将惠通桥炸毁, 被阻滞于怒江西岸松山地区。同年6月 1日前,中国远征军各部队已强渡怒江 顺利进入攻击出发位置,此时,距欧洲 反法西斯第二战场法国“诺曼底登陆” 还不到1周的时间。亚洲反法西斯战场 上一场“国门逐倭”的大战——滇西大 反攻的关键一战“松山战役”正式打响, 此时,收复边城腾冲的战役也全面展开。 历时4个月的战役,战况之惨烈令人悚 然,9000多名军人英勇捐躯,他们的英 灵被安葬于腾冲的国殇墓园内。 “飞虎队”创建于1941年,全称为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由于 其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被称 为“飞虎队”。1942年,美国陆军航空 兵开辟了“驼峰航线”,这条航线从印 度经缅甸到中国昆明、重庆,飞越青藏 高原、云贵高原。通过这条航线,中美 双方3年多共向中国战场运送了80余 万吨急需物资,人员3万多人,并有 力地配合了中国军队的战斗,打破了日 军通过入侵缅甸而对中国大陆封锁的企 图,为稳定云南乃至整个东南亚战场的 战争局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航空 队也为此损失飞机600多架,牺牲飞行 员3000多人。 西南联大与云南 卢沟桥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全面 爆发,陷入战事的华北地区“放不下 一张书桌”。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 天津南开大学撤出的1600多名师生辗 转到达长沙,希望在临时拼凑的长沙临 时大学继续学习。可短短3个月,战 事蔓延至武汉,眼看长沙不保,学校 决定继续南迁,大批知名教授、学者 带领学生分3路入滇:从长沙乘火车 到香港,然后由香港渡海到越南海防, 乘火车入滇;由长沙乘火车到广西桂 林,再由桂林乘汽车途经柳州、南宁、 镇南关进入越南,转乘火车入滇;由 湖南出发,徒步数千里,跨越湘、黔、 滇三省,翻过雪峰山、武陵山、苗岭、 乌蒙山等崇山峻岭进入昆明,这支队 伍被戏称为“湘黔滇旅行团”。经过68 天的长途跋涉,“湘黔滇旅行团”师生 终于到达云南省省会昆明。 1938年5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正式成立, 校长由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担任。 学校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经费,当 大建筑师梁思成把一座现代化大学的建 筑图纸放到梅校长的面前时,因为缺少 资金,设计的图纸遭到了否定,两个月 后,图纸上的学校从高楼改成矮楼,再 从矮楼改为了平房,最终校园的空地是 被一排排茅草房填满的。这也许是梁思 成一生最痛苦的一次设计。然而,从这 些茅草房里,成长出了获得诺贝尔物理 学奖、引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制造出中国第一台亿次银河巨型计算机 和第一根单膜光纤的科学家。 西南联大的那段日子,后来被很多 人写进了回忆录,这其中包括沈从文、 费孝通、闻一多、汪曾祺……他们的名 字大都被写进了中国文化史,那是云南 近代文化史上群星闪烁的时刻。今天, 在西南联大的旧址上建起了云南师范大 学,先生坡、一二·一大街……这些地 名记录下了那段历史。P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