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3.60
折扣购买: 我的第一本人生通识入门
ISBN: 9787218146812
罗英桓 著 研读经史、诸子等典籍二十多年,潜心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中华文化大智慧》(嘉言篇)、《中华文化大智慧》(善行篇)出版、《人鉴:<资治通鉴>的通识智慧》等书得以出版。
讲诚信∣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 所谓的虞人,就是管理山林的小官。《资治通鉴· 周纪一》载,魏文侯与群臣饮酒,正高兴的时候,下起了大雨,魏文侯却下令备车前往山野之中。左右陪同的臣子说:“今天饮酒正乐,外面又下着大雨,国君将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管理山林的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也不能不遵守当初的约期!”于是前往山野之中,亲自告诉虞人取消打猎。 司马光记载了这样一件小事,表明魏文侯对普通的小人物很尊重。他不是派人去通知虞人,而是亲自去告诉他,并且是冒雨前去,说明魏文侯很守信用。 司马光还记载了一件事,表明魏文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很讲诚信。《资治通鉴· 周纪一》载,韩国向魏国借兵以攻打赵国,魏文侯说:“寡人的国家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听命。”赵国也向魏国借兵以攻打韩国,魏文侯也是如此回答。两国都怒而离去,不久当他们得知魏文侯对待他们都是这样诚信友善、不两面三刀,便都前来朝拜魏国。魏国于是开始在三晋(魏、赵、韩)之中为大,各诸侯国都不能与它争锋。 司马光还在《资治通鉴· 周纪二》中针对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即商鞅徙木立信)这个事件进行评论,专门提到四位君主守信用,其中就有“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在这个评论中,司马光提出了“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的观点,讲明处于战斗攻伐不已的大争时代,天下都崇尚欺诈和武力,这四位君主尚且不敢忘记树立信用来教育百姓。由此可见,守信用是与人打交道时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 禁贪黩∣刚愎、贪婪是修身两大暗礁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首次讲修身的事迹,便谈到刚愎、贪婪的危害,智瑶(智襄子)因刚愎、贪婪而将自己送进了坟墓。 智瑶是晋国执政大臣智宣子的儿子。智瑶有两个明显的特质:一个是刚愎,即自以为是,听不进身边人的劝说;一个是贪婪,即通过索要的方式贪图别人的土地,索要不成,就用武力解决。正是这两个特质使他最终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先说智瑶刚愎的特质。《资治通鉴· 周纪一》载,智宣子去世后,智瑶当政,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设宴。宴席中,智瑶戏弄韩康子并侮辱他的家臣段规。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后进谏说:“主公您若不防备灾难,灾难就一定会到来!”智瑶说:“是否有灾难由我确定。我不带来灾难,谁敢作难呢?”智国回答说:“您这话不对。《夏书》中说:‘一个人屡次三番失误,难道结下的怨恨会在明处?应当在它没有显现时就防备。’因为君子能够谨慎对待小事,所以没有大的祸患。现在主公因为一次宴会就使别人的君相感到耻辱,又不防备,还说:‘别人不敢作难。’这恐怕不行吧!蚊子、蚂蚁、蜜蜂、蝎子都能害人,何况是君相呢?”智瑶不听。 如果他这次听取了智国的进谏,防患于未然,或许后来的事就不会发生。《资治通鉴· 周纪一》载,智瑶率韩康子、魏桓子攻打晋阳的赵襄子,在引水灌城时,一个名叫疵的谋士提醒智瑶说:“韩、魏两家一定会反叛。”但是,智瑶不仅没有听进疵的话,而且第二天还将疵的话告诉了韩康子、魏桓子,这简直是既刚愎又愚蠢。韩康子、魏桓子马上回答说是有人进谗言从中离间。疵再次提醒智瑶,但智瑶太刚愎自用了,对这么好的谋士的话不当回事。这个叫疵的谋士不想陪着死,于是请求出使齐国了。 ◆系列图书:之前已出版《我的第一本高情商入门》《我的第一本社会学入门》《我的第一本逻辑思考入门》 ◆通俗易懂:撷取《资治通鉴》中的智慧精髓,一改原版文言文,白话文分析处世道理 ◆精准定位:从青年入世的角度,分析阐述做人的智慧&做事的艺术 ◆启迪心智: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