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聊斋志异选
ISBN: 9787572028960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为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此外还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今人辑有《蒲松龄全集》。
司 文 郎 平阳王平子,赴试北闱,赁居报国寺。寺中有余杭生先在,王以比屋居[1],投刺焉。生不之答。朝夕遇之,多无状[2]。王怒其狂悖,交往遂绝。一日,有少年游寺中,白服裙帽,望之傀然[3]。近与接谈,言语谐妙。心爱敬之。展问邦族,云:“登州[4]宋姓。”因命苍头设座,相对噱谈。余杭生适过,共起逊坐。生居然上坐,更不撝挹。卒然[5]问宋:“尔亦入闱者耶?”答曰:“非也。驽骀之才,无志腾骧[6]久矣。”又问:“何省?”宋告之。生曰:“竟不进取,足知高明。山左、右[7]并无一字通者。”宋曰:“北人固少通者,而不通者未必是小生;南人固多通者,然通者亦未必是足下。”言已,鼓掌;王和之;因而哄堂。生惭忿,轩眉攘腕[8]而大言曰:“敢当前命题,一校[9]文艺乎?”宋他顾[10]而哂曰:“有何不敢!”便趋寓所,出经授王。王随手一翻,指曰:“‘阙党童子将命。’[11]”生起,求笔札。宋曳之曰:“口占可也。我破已成:‘于宾客往来之地,而见一无所知之人焉。’”王捧腹[12]大笑。生怒曰:“全不能文,徒事嫚骂,何以为人!”王力为排难,请另命佳题。又翻曰:“‘殷有三仁焉。’[13]”宋立应曰:“三子者不同道,其趋[14]一也。夫一者何也? 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生遂不作,起曰:“其为人也小有才。”遂去。王以此益重宋。邀入寓室,款言移晷[15],尽出所作质[16]宋。宋流览绝疾,逾刻已尽百首。曰:“君亦沉深[17]于此道者;然命笔时无求必得之念,而尚有冀幸得之心,即此,已落下乘[18]。”遂取阅过者一一诠说[19]。王大悦,师事之。使庖人以蔗糖作水角[20]。宋啖而甘之,曰:“生平未解此味,烦异日更一作也。”从此相得甚欢。宋三五日辄一至,王必为之设水角焉。余杭生时一遇之,虽不甚倾谈,而傲睨之气顿减。一日,以窗艺示宋。宋见诸友圈赞已浓,目一过,推置案头,不作一语。生疑其未阅,复请之。答:“已览竟。”生又疑其不解。宋曰:“有何难解? 但不佳耳!”生曰:“一览丹黄[21],何知不佳?”宋便诵其文,如夙读者,且诵且訾。生局蹐汗流,不言而去。移时,宋去,生入,坚请王作[22]。王拒之。生强搜得,见文多圈点,笑曰:“此大似水角子[23]!”王故朴讷,腆然而已。次日,宋至,王具以告。宋怒曰:“我谓‘南人不复反矣’[24],伧楚何敢乃尔! 必当有以报之!”王力陈轻薄之戒以劝之,宋深感佩。既而场后以文示宋,宋颇相许。偶与涉历殿阁,见一瞽僧坐廊下,设药卖医。宋讶曰:“此奇人也! 最能知文,不可不一请教。”因命归寓取文。遇余杭生,遂与俱来。王呼师而参之。僧疑其问医者,便诘症候。王具白请教之意。僧笑曰:“是谁多口? 无目何以论文?”王请以耳代目。僧曰:“三作两千余言,谁耐久听! 不如焚之,我视以鼻可也。”王从之。每焚一作,僧嗅而颔之曰:“君初法[25]大家[26],虽未逼真,亦近似矣。我适受之以脾。”问:“可中否?”曰:“亦中得。”余杭生未深信,先以古大家文烧试之。僧再嗅曰:“妙哉! 此文我心受之矣,非归、胡[27]何解办此!”生大骇,始焚己作。僧曰:“适领一艺,未窥全豹[28],何忽另易一人来也?”生托言:“朋友之作,止彼一首;此乃小生作也。”僧嗅其余灰,咳逆数声,曰:“勿再投矣! 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鬲;再焚,则作恶矣!”生惭而退。数日榜放,生竟领荐;王下第[29]。宋与王走告僧。僧叹曰:“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30]并鼻盲矣。”俄,余杭生至,意气发舒,曰:“盲和尚,汝亦啖人水角耶? 今竟何如?”僧曰:“我所论者文耳,不谋[31]与君论命。君试寻诸试官之文,各取一首焚之,我便知孰为尔师。”生与王并搜之,止得八九人。生曰:“如有舛错,以何为罚?”僧愤曰:“剜我盲瞳去!”生焚之,每一首,都言非是;至第六篇,忽向壁大呕,下气如雷。众皆粲然。僧拭目向生曰:“此真汝师也! 初不知而骤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生大怒,去,曰:“明日自见,勿悔! 勿悔!”越二三日,竟不至;视之,已移去矣。———乃知即某门生也。宋慰王曰:“凡吾辈读书人,不当尤人,但当克己[32]:不尤人则德益弘,能克己则学益进。当前踧落[33],固是数之不偶;平心而论,文亦未便登峰。其由此砥砺[34],天下自有不盲之人。”王肃然起敬。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宋曰:“都中薪桂米珠,勿忧资斧。舍后有窖镪[35],可以发用。”即示之处。王谢曰:“昔窦、范贫而能廉[36],今某幸能自给,敢自污乎?”王一日醉眠,仆及庖人窃发之。王忽觉,闻舍后有声;窃出,则金堆地上。情见事露,并相慴伏。方呵责间,见有金爵,类多镌款,审视,皆大父字讳。———盖王祖曾为南部郎[37],入都寓此,暴病而卒,金其所遗也。———王乃喜,秤得金八百余两。明日告宋,且示之爵,欲与瓜分。固辞乃已。以百金往赠瞽僧,僧已去。积数月,敦习益苦。及试,宋曰:”此战不捷,始真是命矣!”俄以犯规被黜。王尚无言;宋大哭,不能止。王反慰解之。宋曰:“仆为造物所忌,困顿至于终身,今又累及良友。其命也夫! 其命也夫!”王曰:“万事固有数在,如先生乃无志进取,非命也。”宋拭泪曰:“久欲有言,恐相惊怪:某非生人,乃飘泊之游魂也。少负才名,不得志于场屋。佯狂[38]至都,冀得知我者,传诸著作。甲申之年[39],竟罹于难,岁岁飘蓬。幸相知爱,故极力为“他山”之攻[40],生平未酬之愿,实欲借良朋一快[41]之耳。今文字之厄若此,谁复能漠然哉!”王亦感泣。问:“何淹滞?”曰:“去年上帝有命,委宣圣[42]及阎罗王核查劫鬼,上者备诸曹任用,余者即俾转轮[43]。贱名已录,所未投到者,欲一见飞黄[44]之快耳。今请别矣。”王问:“所考[45]何职?”曰:“梓潼府[46]中缺一司文郎,暂令聋僮[47]署篆,文运所以颠倒。万一幸得此秩,当使圣教昌明。”明日,忻忻而至,曰:“愿遂矣! 宣圣命作‘性道论’,视之色喜,谓可司文。阎罗稽簿[48],欲以‘口孽’见弃,宣圣争之,乃得就。某伏谢已。又呼近案下,嘱云:‘今以怜才,拔充清要;宜洗心供职,勿蹈前愆。’此可知冥中重德行更甚于文学也。君必修行未至,但积善勿懈可耳。”王曰:“果尔,余杭其德行何在?”曰:“不知。要冥司赏罚,皆无少爽。即前日瞽僧,亦一鬼也,是前朝名家。以生前抛弃字纸过多,罚作瞽。彼自欲医人疾苦,以赎前愆,故托游廛肆耳。”王命置酒。宋曰:“无须;终岁之扰,尽此一刻,再为我设水角足矣。”王悲怆不食。坐令自噉,顷刻已过三盛[49]。捧腹曰:“此餐可饱三日,吾以志君德耳。向所食,都在舍后,已成菌矣。藏作药饵,可益儿慧。”王问后会,曰:“既有官责,当引嫌也。”又问:“梓潼祠中一相酹祝,可能达否?”曰:“此都无益。九天甚远,但洁身力行,自有地司牒报,则某必与知之。”言已,作别而没。王视舍后,果生紫菌,采而藏之。旁有新土坟起,则水角宛然在焉。王归,弥自刻厉。一夜,梦宋舆盖而至,曰:“君向以小忿,误杀一婢,削去禄籍。今笃行已折除矣;然命薄,不足任仕进也。”是年,捷于乡;明年,春闱[50]又捷。遂不复仕。生二子,其一绝钝,啖以菌,遂大慧。后以故诣金陵,遇余杭生于旅次,极道契阔[51],深自降抑,然鬓毛斑矣。 异史氏曰:“余杭生公然自诩,意其为文,未必尽无可观;而骄诈之意态颜色,遂使人顷刻不可复忍。天人之厌弃已久,故鬼神皆玩弄之。脱能增修厥德,则帘内之‘刺鼻棘心’者,遇之正易,何所遭之仅也。” 【注释】 [1]比屋居:住房挨着住房的邻居。[2]无状:没有礼貌。[3]傀(guī)然:形容伟大的样子。[4]登州:今山东蓬莱。[5]卒(cù)然:形容冒冒失失的样子。“卒”,这里同“猝”。[6]腾骧:原指马的跳跃奔驰,这里比喻人的求取功名富贵。[7]山左、右:登州(今蓬莱)属山东,所以这里这样说。参看前文《小猎犬》篇注[1]“山右”条。[8]轩眉攘腕:竖眉毛,掳袖子:形容和人争论的样子。[9]校:比试,较量。[10]他顾:眼睛看着别处,瞧不起的表示。[11]“阙党童子将命”:原句出《论语》。“阙党”,就是阙里,孔子住的地方;“将命”,奉命奔走传达。据说孔子因为童子不明礼节,让他来往传命,好历练历练,懂得一些道理。所以下文的“破题”说:“于宾客往来之地,而见一无所知之人焉。”一方面解释本题,一方面借以骂余杭生,是有双关意义的。[12]捧腹:这里是形容大笑的样子,下文“捧腹曰”,“捧腹”是形容吃饱了。[13]“殷有三仁焉”:原句出于《论语》。“三仁”,指微子、箕子、比干。殷时纣王(受辛)暴虐无道,微子知道进谏收不到效果,为了保存宗祀,便离去以求免祸;箕子见进谏不从,就披发佯狂为奴;比干力争,死谏三日,被剖心而死。孔子认为,三人的行为虽然不同,然而都是仁人。[14]趋:指方向、目标。[15]移晷:指日影移动,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的意思。[16]质:请问,请教。[17]沉深:深入研究的意思。[18]下乘(shèng):下等。[19]诠说:解说。[20]水角:水饺。[21]一览丹黄:从前校勘书籍,评点文章,习惯用笔蘸红或黄色书写,以便识别,叫作“丹黄”。“一览丹黄”,就是看看评语的意思。[22]请王作:要求王平子把做的文章拿出来。[23]此大似水角子:这是一句挖苦的话,意思指吃了王平子的水角,所以恭维他的文章写得好。[24]“南人不复反矣”:诸葛亮征南夷,对南夷的酋长孟获,捉住了又放走,先后达七次之多,最后孟获主动说:“南人不复反矣。”见《汉晋春秋》。习惯引用这句话表示“心悦诚服”。[25]法:模仿,学习。[26]大家:大作家。[27]归、胡:指明代文学家归有光、胡友信,当时归、胡是并称的。[28]全豹:古谚有“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指只看到一部分。说“全豹”,就是指整体、全部。[29]下第:没有考取。后文《于去恶》篇“不第”,义同。参看前文《雷曹》篇注[34]“及进士第”条。[30]帘中人:指考官。科举考试,为了严密关防,乡、会试的考官,必须住在闱里,不许到堂帘以外去,因此叫作“帘官”。[31]不谋:没有打算。后文《长亭》篇“胡再不谋”,“不谋”,却是不商量的意思。[32]克己:约制自己的欲望,严格要求自己。[33]踧(cù)落:不得意,倒霉。[34]砥砺:“砥”和“砺”都是磨刀石。“砥砺”,引申作磨炼、研究解释。[35]窖镪:“镪”,本作“襁”,穿钱的绳索,引申作银钱解释。“窖镪”,埋在地下的银钱。[36]窦、范贫而能廉:戏曲故事中,宋代窦仪贫困时,有金精戏弄他,但窦不为所动。又,传说宋范仲淹贫寒时在庙里读书。有一天,他发现地下有窖藏的银子,但认为这是“不义之财”,不应取用,依然把它掩藏起来。见《章丘志》。[37]南部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还保留着六部等官制,管辖以南京为中心的附近的一个区域。“南部郎””,指在南京部里的郎中、员外郎一类的官。[38] 佯狂:装疯。[39]甲申之年:指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也就是清顺治元年。这一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打下了北京。[40]“他山”之攻:比喻朋友的规劝勉励。语出《诗经》“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41]快:快意,称心。[42]宣圣:指孔子。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多尊崇儒教,送给孔子以文圣、宣圣、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等尊号,意在把孔子在维持封建制度这一方面的地位提高,以便于统治。[43]转轮:轮回的意思。佛家迷信说法,阴阳世界里有三善道、三恶道,众生像车轮一样,在这六道里转来转去,所以叫作“转轮”。在阴间管理鬼魂投胎的冥王,就叫作“轮转王”。参看前文《自志》注[31]“六道”条。[44]飞黄:“飞黄腾达”的省词。“飞黄”,龙马名。韩愈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后来因此将人的发迹称为“飞黄腾达”。这里指考试的录取。[45]考:考选的意思。[46]梓潼府:神话传说: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主持文昌府,并管理人间禄籍。见《明史》。[47]聋僮:神话传说:梓潼帝君手下有天聋和地哑两神,所以这里说“聋僮”。[48]稽簿:这里指查看所谓“功过簿”。迷信说法中,每个人生前行为的善恶,阴间都记录在功过簿上,作为死后六道轮回以及成神成仙的依据。[49]盛(chéng):杯盂之类,古来盛羹的器皿。[50]春闱:明、清时会试规定在春天奉行,所以叫作“春闱”,也称“春试”。[51]道契阔:久别重逢后的寒暄。后文《神女》篇“道间阔”,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