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山区历险记(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乌苏里山区历险记(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作者: (苏)阿尔谢尼耶夫|译者:王士燮//沈曼丽//黄树南
出版社: 哈尔滨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4.75
折扣购买: 乌苏里山区历险记(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ISBN: 9787548430742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玻璃沟 1902年,有一次我率领侦察队外出执行任务,曾 经沿济木河溯流而上。这条河在什科托沃村附近注入 乌苏里湾。我的侦察队由六名西伯利亚士兵组成,有 四匹驮马。我执行的任务是从军事角度对什科托沃区 进行考察,研究大尖山山结的几个山口——四条河流 (济木河、麦河、刀毕河和勒富河)的发源地。其次 ,我还应察看兴凯湖旁边和乌苏里铁路附近所有的小 路。 这里所说的山脉始于伊曼附近,向南走,与乌苏 里江平行,再自北北东走向南南西,从西面的松阿察 河和兴凯湖与东面的刀毕河之间穿过。这条山脉再向 下延伸,便分为两支:一支走向西南,就是贯穿整个 穆拉维约夫一阿穆尔斯基半岛的鲍加塔亚格里瓦山脉 ;另一支走向南面,与一座高岭即刀毕河和苏昌河之 间的分水岭会合。 乌苏里湾的湾头叫作麦通港。麦通港过去伸人陆 地相当深,这是一目了然的。现在离海约五公里处, 能看到陡峭的海蚀崖。塘沟子河河口原来在现今的散 湖和二泡子湖,而麦河河口则位于现在铁路线和麦河 交叉处以上不远的地方。这片面积为22平方公里的土 地全部是多沼泽的低地,由麦河和塘沟子河的冲积物 淤积而成。沼泽地里还留存着一些小湖泊,说明这些 是过去最深的地方。这种海退和陆地增长的缓慢过程 目前仍在进行。不久,麦通港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 港湾里的水现在已经相当浅了。麦通港西岸由斑岩构 成,东岸则由第三纪沉积层构成:麦河河谷里到处是 花岗岩和正长岩,而河谷以东则是玄武岩。 什科托沃村在济木河右岸,离河口不远。它建于 1864年,1868年曾被红胡子放火烧毁,于次年又重建 起来。据普尔热瓦尔斯基1870年统计,全村有六户人 家,男女共34人。我来到这里时,什科托沃已经是一 个相当大的村庄了。 我们在这里住了两天两夜,对这一带进行了考察 ,并准备远行所需的物资。济木河长30公里,东西流 向,右面仅有一条支流——北岔河。当地的居民把北 岔河流经的河谷称为“玻璃沟”。这个名称来源于中 国猎人的一所碓子房,这所房子的窗户上镶着一小块 玻璃。应该说明,当时乌苏里地区一座玻璃厂也没有 ,所以玻璃在穷乡僻壤特别珍贵。在深山老林里,玻 璃是一种特殊的交换单位。用一个空瓶子可以换到面 粉、盐、小米,甚至还可以换到毛皮。老住户们说, 过去发生殴斗的时候,仇人们都拼命闯进对方的屋子 里,把玻璃器皿打碎。因此,中国房子窗户上那一小 块玻璃是件奢侈品,也就不足为怪了。它受到当地头 一批移民的重视,他们不仅把那所房子和小河叫作“ 玻璃房子”、“玻璃河”,而且以“玻璃”二字称呼 整个这片地方。 从什科托沃村沿济木河河谷上行,起初有一条乡 村大道,过了诺沃罗西斯科耶村,大道立即变成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