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的近世(中国的文艺复兴)(精)

东洋的近世(中国的文艺复兴)(精)
作者: (日)宫崎市定|编者:(日)砺波护|译者:张学锋//陆帅//张紫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东洋的近世(中国的文艺复兴)(精)
ISBN: 9787508683140

作者简介

宫崎市定(1901—1995),日本历史学家,京都学派史学集大成者,东洋史京都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先后任京都大学教授,巴黎大学、哈佛大学、汉堡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曾荣获有“汉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儒莲奖、日本学士院奖和文化功劳者奖章。代表作有《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科举》《东洋的近世》等。 砺波护,日本东洋史专家,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专门研究三国至隋唐时代的中国历史。代表作有《隋唐佛教国家》《唐代政治社会史研究》等。

内容简介

世界与东洋的交通 交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过去往往被忽视。翻开历史地图,国境线画得清清楚楚,甚至还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示国家的疆域范围,但是,这在我看来几乎是毫无意义的。历史地图如果去掉交通路线的话,我们根本无法从中读出它的历史意义。例如,万里长城真的有必要一直延伸到那么遥远的西部吗?针对这个问题,答案是简单的。这并不是因为长城西部的南侧居住着很多需要特别保护的汉人,而是因为这一线是中国通往西方的交通大干线,为了保护这条交通路线,长城完全有必要延伸到遥远的西部。沿着长城南侧分布的狭长形沙漠绿洲上,分布着汉人的郡县,保证了汉朝内地与西域诸国(今新疆)之间的交通畅通。 宋代,这一地区为独立的西夏王国所占有。西夏虽然是建立于内陆的小政权,但因为它成为这一重要交通路线上的绊脚石,宋朝试图倾全力将其制服,数年之间,战争不断。因此,作为一个小国家,西夏的名字甚至都会出现在一般的中学教科书里,而作为吐蕃这样的大国,它的存在则几乎被人们遗忘,至于立国于云南的大理国,更是差不多完全被忽视。这充分显示了交通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人类的文化因为交通而得以发达。居住在北极的因纽特人,南非、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他们的文化都不繁荣。这并不是因为这些地方的自然资源贫乏,而在于他们远离世界的交通大道,被人类的进步所遗忘。人类的文化,说到底是人类全体合作的产物。某个地方的发明,因为交通,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受到刺激的其他地方,往往又能创造出更新的发明。人类文化的发展,虽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波折,但总体上是不停向前发展的,这只要看一下纸、火药、罗盘等发明的传播路线便可一目了然。 然而,与世界交通疏远的地区,其居民无法均沾人类文化所带来的利益,反而因为文化差距的日益加大,在意识上更加抗拒外来文化,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自身社会的封闭性,与外界的交流变得越发困难。 交通所带来的利益,并不一定是在交换知识以后才产生的。人们对外来的稀奇的东西所产生的惊异和热爱,便足以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原动力。南海所产的香料,是如何刺激欧洲人的味蕾,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勇气,使他们毅然投身于海上航行的?中国的茶叶,是如何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热爱,从而促使他们联合起来,发展成为中国的心腹之患的?难道不正是对玉器的偏好,激发了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精神,终于成功地烧制出坚美如玉的瓷器吗? 说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与交通的流量成正比,这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不容置疑的是,一个脱离了对外交通而自我封闭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必然出现停滞,难免成为世界的落伍者。只要想一想德川时代日本的锁国政策给我国带来的文化停滞,就可知此言不虚。更有甚者,在这一次的太平洋战争中,虽然孤立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年,但对日本文化所造成的灾难,堪与德川时代三百年的锁国相敌。 对交通便利的地区来说,要想取得文化的发展,单有物资的流通是不够的。自古以来,处于世界交通要冲的地区,文化不一定繁荣。原因就在于文化是从这儿通过了,但只是通过,并没有在这儿积累起来。文化的发达,不用说是需要舞台的。 草原沙漠地带的游牧民族,他们在文化传播和交通拓展上所起的作用,要比我们平时想象的重要得多,这一点在最近的研究中越来越清晰。但是,他们的文化并不繁荣,究其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养成积累的习惯。他们游牧的生活习性与物资的积累难以相容。文化的积累,只有依靠定居的农耕民族才能实现。 文化的积累无法离开物质,只有在物质上有所积累,才能实现文化上的积累。由于分散的积累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了发挥更大的威力,积累就有必要集中起来。从这一点上来说,在分散的农村,文化的积累并不充分,只有商业密集的城市,才能为文化的积累提供很好的土壤。归根到底,文化的母体是城市。 物质也好,文化也好,其实都是很脆弱的,它们会趋利避害,选择最安全的地方生根发芽。政权所在的政治都市是它们的首选。即使这些地方的自然地理原本对交通来说并不便利,但为了取得政权的庇护,物质逐渐向这里集中,交通路线也因此不得不向这里延伸。条条大路通长安,这就是贯穿东洋古代和中世纪的一般现象。 然而,如果交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因为交通本身的便利,在交通沿线上就会出现大型的商业都市。而当某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以后,政权便不得不对之采取特别的保护措施,其中最方便的就是将这些商业都市转变为政治都市。五代北宋时期,中国舍弃了交通不便的长安、洛阳,把都城移向当时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都会开封。这一举措正反映了这一时代的信息,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宋代社会的近世性质。 从秦汉统一到唐代,中国的都城主要设在长安,间或设在洛阳。长安位于今陕西省的渭水盆地,自古以来,盆地周围的分水岭上就设有四个关口,防御外敌的入侵。所谓的“关中”之地,所恃的是天然的山河之险。此外,还可以找出交通上的理由。当时,世界性的交通干线,通过今新疆天山南路的孔道,贯穿东亚和西亚,长安则是控扼从西方延伸而来的交通路线进入中国东部大平原的关口。也就是说,长安是对西方贸易的陆港,中国的特色商品首先积聚在这里,然后卖到西方商人的手中,同时,外国进来的商品也在这里卸货,然后转卖到全国各地。 这条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路线,从长安伸向更远的东方,经过洛阳,沿黄河出渤海湾,沿中国东北和朝鲜海岸,到达日本的九州北岸。日本民族一开始就充分利用这条交通路线,与大陆之间展开了贸易。 ★“宋代文艺复兴论”开山之作。中国的“文艺复兴”比欧洲早了300年,并且深刻影响了世界。 ★“汉学诺贝尔奖”儒莲奖得主、史学泰斗宫崎市定学术代表作,日本东洋史学京都学派经典的学术标志和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坐标系。 ★借大家之眼,重新发现宋代。大规模的都市、繁荣的交换经济、建立在契约上的地主—佃户关系、影响了欧美近代人事制度的文官体系、庞大的雇佣军。全面解读宋代的近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