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重建/费孝通精品集

乡土重建/费孝通精品集
作者: 费孝通
出版社: 华东师大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6.30
折扣购买: 乡土重建/费孝通精品集
ISBN: 978756759203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结症 任何对于中国问题的讨论总难免流于空泛和偏执。空 泛,因为中国具有这样长的历史和这样广的幅员,一切归 纳出来的结论都有例外,都需要加以限度;偏执,因为当 前的中国正在变迁的中程,部分的和片面的观察都不易得 到应有的分寸。因之,我在开讲之始愿意很明白地交代清 楚,我并不想讨论本题所包括的全部,我只想贡献一种见 解,希望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方向。我在这次 演讲中,并不能把社会各方面,好像经济、政治、**、 教育等的变迁情形一一枚举,只愿分析在这些方面所共具 的基本问题,也可说是文化的问题。所谓文化,我是指一 个团体为了位育处境所制下的一套生活方式。我说一“套 ”,因为文化只指一个团体中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相当一致 性的个人行为。这是成“套”的。成套的原因是在:团体 中个人行为的一致性是出于他们接*相同的价值观念。人 类行为是被所接*的价值观念所推动的。在任何处境中, 个人可能采取的行为很多,但是他所属的团体却准备下一 套是非的标准、价值的观念,限制了个人行为上的选择。 大体上说,人类行为是被团体文化所决定的。在同一文化 中育成的个人,在行为上有着一致性。 讲到这里,我应该特别提出位育这个词。一个团体的 生活方式是这团体对它处境的位育(在孔庙的大成殿前有 一个匾写着“中和位育”。潘光旦先生就用这儒家的中心 思想的“位育”两字翻译英文的adaptation,普通也翻作 “适应”。意思是指人和自然的相互迁就以达到生活的目 的)。位育是手段,生活是目的,文化是位育的设备和工 具。文化中的价值体系也应当作这样看法。当然,在任何 文化中,有些价值观念是出于人类集体生活的基础上,只 要人类社会存在一*,这些价值观念的效用也存在一*。 但是在任何文化中也必然有一些价值观念是用来位育暂时 性的处境的。处境有变,这些价值也会失其效用。我们若 要了解一个在变迁中的社会,对于第二类的价值观念必然 *有兴趣。因之,我在这次演讲中将要偏重于这方面,去 分析那些失“时宜”的传统观念。 我这里所说的“处境”其实可以代以常用的“环境” 一词。但是我嫌环境一词太偏重地理性的人生舞台,地理 的变动固然常常引起新的位育方式,新的文化;但是在中 国近百年来,地理变动的要素并不重要。中国现代的社会 变迁,重要的还是被社会的和技术的要素所引起的。社会 的要素是指人和人的关系,技术的要素是指人和自然关系 中人的一方面。处境一词似乎可以包括这意思。 对于变迁的概念,我也想作一注脚。变迁是一个替易 或发展的过程,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若要描写这 过程,*方便的是比较这两种状态的差别。但这是须在后 起的局面多少已成形的时候才能有此方便。中国社会变成 什么样子,现在还没有人敢说。所以我只能先说明传统的 方式。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 查;关于新兴的方式则除了可以观察者外,只能参考所采 取新的要素在其他社会里所引起的变迁了。我并不愿承认 中国从西洋传入了新工具必然会变成和西洋社会相同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