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南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20
折扣购买: 钱穆作品集:秦汉史
ISBN: 9787573002983
钱穆(1895—1990) 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七岁入私塾。曾就读常州府中学堂、南京私立钟英中学,高中肄业后,辗转任教于无锡、厦门、苏州等地小学、中学,并励志苦读,精研学问。1930年《刘向歆父子年谱》问世,为学界推重,转入大学执教。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江南大学等校。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教于台湾中国文化书院。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一生著述,广涉经史子集,后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甲乙丙三编,凡一千七百万字。
第一节春秋以下政治社 会学术之剧变 中国自春秋以来,迄于 战国,举凡政治、社会、学 术思想诸端,均走上一急剧 变动之状态。虽其变动之起 ,或先或后,孰主孰从,有 难一言判者;要其相激相荡 ,以同趋于急剧之变动则一 。今试扼要言之。 春秋时代中国诸夏活动 之疆土,西限于秦,仅属陕 西之东南部。南止于楚,仅 属湖北之西北部。北极于晋 、卫诸国,晋惟山西之南部 ,卫仅河南之北部。东达齐 、鲁,治化不及于海滨。所 谓“中国”者,如此而止。然 诸侯错处,见经传者略凡百 三十九。其间又杂以戎、狄 、蛮、夷。盖当时所谓一国 ,其意义仅属于一城,与后 世所谓“国”者大异。“国之 大事,在祀与戎。”一国之 元首,即一族之宗子。其下 则为宗子之同姓近戚,或分 封采邑,或同治国政。是一 国即一宗、一族之异称。其 国际间之往来,则朝聘、盟 会、宴享、庆吊,亦无异于 数大宗族间之家庭酬酢。此 以言其政治。若论庶民,则 惟务稼穑。贵族筑城郭居中 央为领主。其四鄙则划井为 耕地,农人居之。又间以林 地或牧场,薮泽或池塘,以 及于郊封而止。所谓“封疆 之内,莫非王土。食土之毛 ,莫非王臣”。凡土地之所 有权,则全属王侯。山林薮 泽,渔猎樵采之利,直属封 君地主,农民并不得与。而 农民之耕于地者,则纳税与 服役,而为之臣属焉。以言 学术,则“政教不分,官师 合一”。大率一国之历史、 宗教、政治,三者每混而不 别。其典籍掌之史祝,藏之 宗庙,即其一宗一姓之父兄 子弟亦未必尽晓,无论下民 也。 此等状态,春秋二百四 十余年,固已日驰月骤,变 动而不可止。及于战国,而 其为变益烈。循至造成一绝 异之阶段。其先诸侯兼并, 次则大夫篡夺。一姓、一宗 封建世袭之诸侯渐次沦亡, 而军政国家之规模于以形成 。在内则务开辟,在外则事 吞并。遍设郡县以直辖于中 央。食俸任职之官吏,代分 邑受土之贵族而兴。各国争 务于尽地力,划阡陌,废封 疆畔岸,而肆农力于畎亩。 于是耕者一夫不定于百亩, 而民田亦得自由买卖。井田 之制废,而土地之所有权乃 自封君转入于庶民。同时山 泽解禁,自由工商业勃起。 大都市如临淄、邯郸,数百 里相望。国家又兴募军,养 武士。筑城开渠,建宫室, 制兵械。诸大工役竞起,不 得不广备奴役。而游士朋兴 ,君卿贵族争养食客。而社 会之剧变,遂与春秋以来大 殊其貌相。 然此一时代潮流中剧变 之尤堪注目者,则厥为社会 学术之勃兴。王官之学散而 为诸子,其后著录于《汉书 ·艺文志》之书籍,凡七十 九家,一千二百四十三篇, 而词赋、兵法之类不与焉。 可想其著述之富。而一大师 之所号召,其朋徒之盛,风 声之广,盖尤后世之所少见 也。然燕惟庞媛二篇列纵横 家,秦则自吕不韦后乃有著 述。然不韦固亦东方人也。 则其时各国学术,高下盛衰 亦远异。大抵先起者为儒、 墨,孔丘、墨翟皆鲁人,其 学风所被,亦以齐鲁东方为 盛。继起乃有法家、兵家、 纵横家,如李克、吴起、商 鞅、尸佼、申不害、公孙衍 、张仪之徒,则三晋之士为 多。论其学风,不徒先后有 殊,亦复东西有别。东方齐 鲁学人,大率尚文化,重历 史。其学风对象,以整个社 会为主。重一般之人生,不 以狭义的国家富强为出发点 。故其议论思想,往往求为 整个社会谋彻底之改进。此 为儒、墨两家所同。其后道 家继起,其论学态度亦复同 也。至三晋之士,则其目光 意气,往往仅限于一国,仅 以谋其国家之富强为基准。 其用意所在,仅就现状粗加 以革新,并不能注意及于整 个之社会、全部之人生。其 思想大体,仅为因利就便, 趋于目前之功利而止。故其 议论,往往尚权力而薄文化 ,重现实而轻历史。则法家 、兵家、纵横家皆然。此则 其大较也。至于秦,僻处西 垂,其文化程度较东方为远 逊。其所赖以兴国措政,以 追逐于时代潮流急转之下者 ,则尽东土之士也。 P3-5 1.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的经典讲义。 2.吕思勉《秦汉史》可以算是入门读物,为其眼光较近,分析较主观,于秦汉之史实虽有涉及,于秦汉之制度建构的内在思想所论多阙。钱穆《秦汉史》可以作为进阶读物,为其考证精当,议论周翔,上下贯通,多有发明。 3.内容重点突出而详实,言人所不能言。学术方面,有秦汉博士制度承变、家言与官学之兴替、秦焚书与汉推崇五经之地位、王莽新朝代汉的文化思想依据;政治方面,封建与郡县制度的曲折递变、朝廷对匈奴的民族政策、汉武帝重农轻商的经济政策。而学术、政治两方面始终都是从经济民生与下层社会实际状况着眼,尤有巨眼卓识,是其精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