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少年儿童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十万个为什么背后的故事
ISBN: 9787532497201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著作为“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四人帮”兴亡》及《陈伯达传》、《王力风波始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记录;《邓小平改变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此外,还有长篇自传《华丽转身》、《出没风波里》:《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走进历史深处》以及《他影响了中国——陈云》、《中国改革第一将——万里》、《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钱学森》。 作者也致力于“行走文学”的创作,著有“叶永烈看世界”20册,包括《美国!美国!》、《我在美国的生活》、《三探俄罗斯》、《米字旗下的国度》、《如画北欧》、《樱花下的日本》、《大陆脚游台湾》等。
一 结缘《十万》 《十万个为什么》的“力量" 一说起《十万个为什么》,很多人会说,“我是 读着《十万个为什么》长大的。”媒体则形容《十万 个为什么》是“感动共和国的书”、“家喻户晓的名 牌图书”,是“金字招牌”。 作为《十万个为什么》的老作者,我则用一个真 实的小故事,来说明《十万个为什么》的“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 故事发生在1983年4月11日中午12时50分…… 说时迟,那时快,在江苏省无锡市南仓门羊皮巷 上空,一块巨大的冰块擦过高压电线,“啪”的一声 巨响,落在地上,摔成碎块。最大的碎冰直径大约为 20厘米。由此推断,那块巨冰坠地前,直径起码有50 ~60厘米。 是下冰雹? 不是冰雹。当时阴天,气温为15℃,东北风3~4 米/秒,气压1012毫帕。气象学家对当时的云层进行 分析,认为不存在形成冰雹的条件。即使下冰雹,也 绝不会孤零零地落下这么一块冰;再说,冰雹也不会 这么大。 那是什么呢? 第二天,新华社播发了这条新闻,顿时引起全国 科学界的注意。国家气象局、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 文台等许多单位都派出专人,急急赶往无锡。科学家 们认为,那块巨冰是罕见的陨冰——从太空落下来的 冰! 人们只听说过陨石、陨铁,没听说过陨冰。 陨冰很稀少。在我国古代的《西汉会要》一书中 ,曾记载过汉武帝元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08年, 天上落下过马头那么大的冰块。据推测,可能是陨冰 。不过,那只是推测而已。在世界上,经科学家确证 的陨冰,只有3次—— 第一次是在1955年8月30日,坠落在美国威斯康 星州的卡什顿附近; 第二次是在1963年8月27日,坠落在苏联莫斯科 近郊; 第三次是在1970年9月30日,坠落在美国得克萨 斯州科菲维尔。 科学家们把陨冰视为珍宝,很想在现场得到一点 碎冰或者陨冰融化后的水——因为通过对这冰水的分 析,可以了解宇宙天体的奥秘。 可是,这一次,等到科学家们赶到现场,已是几 天之后了。陨冰融化后的水,早已渗到泥土中去了, 跟地球上的杂物混合在一起,失去了进行研究的意义 。 正当科学家们深感惋惜的时候,有人告知:东门 的王泉娣老大娘那天正好路过此地。捡走一块碎冰。 科学家们立即跟踪追寻,来到王大娘家。一打听 ,王大娘真的捡了一块碎冰。放在碗里头,化成了水 ,已经喝过两口。 王大娘喝陨冰的水,干什么? 唉,那是迷信。她听说,喝了天上的冰水,可以 长命百岁!她,已经73岁了,很希望能“延年益寿” 呢。 幸亏她才喝了两口,还剩下半碗多冰水。当她知 道科学家很想得到这些冰水,就送给了科学家。 这些冰水,像宝贝似的,被保存在科研单位。经 过各方面的科学家一起开会讨论,才同意拿出76毫升 用于天文、气象、天体研究,其余的入库封存。 幸亏王大娘保存了那么一点冰水…… 其实,《十万个为什么》里谈到过陨冰。 1961年8月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第3分 册ll页上,有一篇“天空中为什么会有冰陨石掉下来 ”。这“冰陨石”就是陨冰—— 天空中不但会落下陨石和陨铁,有时,竟会落下 陨冰来。科学家叫它“冰陨石”。 1955年8月30日,一个15岁的美国孩子杰依尔正 在路上行走时,忽然有一块3千克重的冰块,落在他 身边半米远的地面上。杰依尔把这块冰所融化成的水 保存起来,送给一个科学家去研究。这位科学家对这 些水中含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说:这不是普 通的冰块,而是天空中落下来的一块冰陨石…… 《十万个为什么》中的这个“为什么”,太重要 了。如果当时有谁看过这个“为什么”,就会懂得保 护现场,就会把碎冰赶紧收集起来,把碎冰放进电冰 箱里保存——因为陨冰掉下来的地方,是无锡市的闹 市区嘛! 遗憾的是,在那么多围观的人中,没有一个看过 《十万个为什么》中这个关于陨冰的“为什么”。 无锡陨冰的故事,说明知识的重要,说明《十万 个为什么》的重要…… 我曾经作文不及格 对于我来说,《十万个为什么》是我的成名作。 我是怎样与《十万个为什么》结缘的呢?时问过 得真快,转眼之间,我也成了说“很久很久以前的故 事”的老人。 我是一个早熟的作者: 我在11岁的时候,发表了第一篇作品; 19岁的时候写出第一本书: 20岁时,成为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最年轻也 是写得最多的作者: 21岁时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现在,《小灵通漫游未来》同样也是家喻户晓的 作品。取名于《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小灵通”手机 ,用户曾经达一亿之多。 20岁的时候,我还只是北京大学三年级的学生。 一个大三的学生,怎么会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 要作者? 说来话长…… 很多人以为我是“神童作家”,其实我是从作文 不及格起步的。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