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同心
原售价: 22.80
折扣价: 13.50
折扣购买: 七0往事(小院里的童年)
ISBN: 9787547715666
雪儿,本名马雪蓓。70年代出生,曾做过电台DJ、北京电视台主持人。2003年移居香港,2009年开始写作,作品于《白纸黑字》、香港《大公报》、《香港作家》及网络发表。
一 寂寞的童年 (一) 在小院里,有个废弃的夹道,一端封死,入口在 黄陈两家之间。夹道又细又长,依次经过黄家、陈家 、我家和许家,像根带子绕了小院半个圈。夹道内杂 草丛生,隔壁院内的大树,树枝越过院墙,伸到夹道 里,树枝上坠着吊死鬼,在空中摇晃。 夹道入口处有一条很粗的丝瓜秧子,紧贴着黄家 院墙根。盛夏,雨后,丝瓜疯长,一夜间,干裂的老 藤伸出好多条绿色丝蔓,打着卷儿地斜向空中。院里 的大人找来一根废弃的竹竿随便往墙根一靠,没几天 ,竹竿上就缠绕了不少细藤。又过几天,看不见竹竿 了,它被丝瓜叶子裹起来了。最后,丝瓜藤爬满了黄 家院墙,藤蔓在墙和竹竿间交错缠绕,快把夹道口堵 上了,要用手拨开缠 绕的丝瓜藤子才能进到里面。 但我更喜欢了。 一到傍晚,外婆会喊:“蓓蓓——,去家后(夹 道)拾鸡蛋。” “噢——!”我爽快地应着。 声音没落,人已钻进了夹道,一瞧,鸡窝里果真 卧着个鸡蛋,一摸还热着呢。外婆买了两只芦花鸡, 就养在这夹道里,她说我正在长身体,要保证每天吃 一个鸡蛋。 我六岁那年,妹妹还未出生,我是家里唯一的孩 子,爸妈下放农村,把我丢给外婆带。 这小院是婆婆们的世界,不是孩子们的。院里的 陈奶奶有两个儿子,虽不是大人,但比我大很多,已 上中学,自然是不屑与我玩的。许奶奶呢,她有两个 孙子,年龄倒是和我相仿,哥哥比我大四岁,弟弟只 比我大两岁,按说可以玩到一处,可他们不常住这里 ,和他们父母另有住处,只有假期或者周末才回到小 院。平日里这院子就只我一个小孩,无聊时,家后的 夹道便是我最常去的地方。 尤其那有丝瓜和牵牛花的入口。一到夏天,那里 热闹呢!就说牵牛花吧,它纤细的丝蔓缠绕在丝瓜藤 上,一路往上爬,一路开着小喇叭。有的丝蔓打着卷 儿向前伸展,一路向前却又左顾右盼,生怕随时会遇 到危险,只向着空中生出一截儿,又急急地往回羞涩 地绕在自己的身体上,最终不敢向前了。可那些稍粗 一些的花茎,似乎勇敢许多,老长了,没有找到可以 攀附的东西,它也不回头,就伸着脖子。一阵风吹过 ,它颤抖着,好像在让我帮它找一个依靠似的。我小 心翼翼地把它绕在近旁的丝瓜藤上,这下它放心了, 可以一个劲儿地爬了,想爬多高就爬多高。过几天看 吧,那满墙密密的丝瓜叶的缝隙间,就俏皮地开出一 朵朵小喇叭,安全而快乐! 牵牛花是不寂寞的,我想,它有丝瓜陪着,它们 是最好的朋友。牵牛花那细细的丝蔓一碰到丝瓜藤, 就立刻缠绕上去。丝瓜呢,它爬得更高,爬过陈奶奶 家的窗台,又爬过墙头,竟爬到陈家的房顶上去了, 还在上面接了个大丝瓜。那丝瓜越长越大,它趴在房 顶上,看上去不像是从这根藤子上结的,大人们够不 着了,他们站在屋檐下,伸着脖子指着陈家的房顶说 ,看,屋顶上那个大丝瓜,说完就去做别的事了。 院里的奶奶们洗碗时有时会提起,她们说,啥时 候上房顶把那个老丝瓜摘下来,洗碗用。可也就这么 说说,并不真的做。那丝瓜就自己待在房顶上,终日 风吹日晒雨淋。小丝瓜吃了一茬又一茬,老丝瓜还趴 在那房顶上,估计早就烂掉了吧! 丝瓜和牵牛花是快乐的,它们互相做着伴。 可我呢—— 我有谁来陪呢—— …… P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