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的人生宽度

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的人生宽度
作者: 李新
出版社: 地震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的人生宽度
ISBN: 978750283569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质、素养的影响很大。有调查 表明,从母亲怀胎开始,亲子间就分享着彼此的意念与心情;出生后更与家 庭有着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孩子的眼睛就像摄像机,眼睛一张开便激活录 像的功能,巨细靡遗地录下眼前的一切画面,然后分类存盘;孩子的耳朵更 是二十四小时不打烊的超级录音笔,凡听过的,必留下痕迹。大人的一举一 动都是他模仿的对象,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最佳的活教材,我们不用特别教 什么,孩子就已经自动在学习。 小杰克是美国一个普通家庭中的一员,这个家庭成员有:杰克、杰克的 哥哥、爸爸、妈妈。有一天,一家四口去农场干活,突然,天色大变,马上 要下雨了。可一家人只有一件雨披。爸爸马上拿出雨披给妈妈披上,妈妈立 即脱下雨披给哥哥披上,哥哥又立即脱下雨披给小杰克披上。小杰克看到发 生的一切,觉得很不解。就问爸爸:“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昵?”爸爸说: “因为我比妈妈强壮,所以要把雨披给妈妈;妈妈比哥哥强壮,所以要把雨 披给哥哥;哥哥比你强壮,所以要把雨披给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比 我们弱小的人。”小杰克听了,立即跑向不远处的一个地方,脱下雨披,盖 在了一棵小花的上面。 父母、哥哥的简单举动,父亲的一席话语,就让小杰克学会了拥有爱心 、善心。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多么巨大,再来看这 样一个画面: 爸爸和女儿坐在公交车上,途中上来一位老奶奶,爸爸连忙起身让座。 过了一会儿,一位抱着婴儿的阿姨上车了,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女儿跳下 座位说:“阿姨,您坐这儿吧!”看着小婴儿扑闪的眼睛,父女俩会心地笑 了。 你看,这是多么温馨的一幕!爸爸一个平凡的举动,教女儿懂得了要关 爱别人,文明礼貌。孩子有模仿的天性,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也会做好。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否则,在不经意间,孩子就容易 学到一些我们身上不好的东西。 有一则笑话这样讲:一个刚满五岁的小男孩,老9币教识字,教到“中 ”字时,老师说:“同学们,记住,这是中国的‘中’……”这个小男孩马 上举手,认真地对教师说:“老师,不对!爸爸妈妈说是红中的‘中’。” 相信很多人在大笑之后都沉默了,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啊!我们经常 也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自己却将没吃完的食物随 手扔掉;给孩子讲“孔融让梨”,自己遇事却斤斤计较;要求孩子尊重父母 ,自己却不赡养老人;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沉溺于扑克麻将之中;要 求孩子尊重他人,自己却在背后对老师、对别人评头论足。这样的父母怎么 能让孩子信服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首先 想到自己给孩子作了什么示范。 总之,父母的行为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榜样作用。我们的一言一行, 即便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都会被孩子分毫不差地记在心里,并在某些时 候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孩子面前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如果你 希望孩子是个孝顺、勤俭、诚信的人,那么请先检查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 做到孝敬父母?是否做到勤俭持家?是否做到言而有信?在你做出某一行为 之前,请先想想它们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希望为人父母者都能记住这句话,以身作则。 现代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曾经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 冠的胡适,在《我的母亲》一书中讲到:自己一生秉性温和,对待世情冷眼 旁观,这种个性的形成,与母亲的影响有非常大的关系。 胡适3岁时,父亲就病故了,母亲冯顺弟便成为胡适的“慈母”兼“严 父”。胡适的母亲不溺爱孩子,当胡适犯错误时,她总会以严厉的目光望他 一眼,胡适回忆道,“只对我望一眼,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目光,就吓住了” 。母亲非常尊重孩子,“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母亲虽为乡村女子,却有着仁慈而质朴的品格。胡适父亲去世后,为了 主持好一大家子,胡适的母亲非常小心谨慎,宁愿自己委屈也不愿弄得家庭 不和。由于胡适的母亲比父亲小30岁,与胡适的大嫂、二嫂年龄相仿,父亲 去世后,两位嫂子很不服气,处处为难胡适的母亲,她们拿孩子出气,一边 打一边故意说些尖刻的话,刺激胡适的母亲。可母亲总是装着听不见,从未 说一句伤人的话。尽管处事有些“逆来顺受”,但她仍然十分坚持原则,决 不接受任何对人格的侮辱。胡适的五叔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没事儿总爱在 背后说一些坏话。这些话传到了胡适母亲的耳朵里,她非常生气,当面质问 五叔,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胡适的母亲方才罢休。 胡适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的身上留有母亲卑微品格的烙印。胡适后 来也坦然承认,他日后好脾气的养成,和他这段日子的冷眼旁观很有关系。 的确,父母和家庭对孩子性格和观念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想 培养孩子乐观、积极、宽容、健康的人生态度,父母首先就要注意自己的言 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就随心所欲,实际上,我们对 人对事的态度、方式对孩子是有传染作用的,我们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 在影响着孩子的个性、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父母工作上敬业、上进、负责 ,办事认真;家庭中尊重孝敬老人;待人上,不以权势取人,热情、大方、 真诚、平等,助人为乐;处事上,一视同仁,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言行 一致,表里如一,这种家庭的孩子多半也积极上进、文明礼貌、谦和公正。 相反,一些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不正之风、分配不公 、道德沦丧、贪污腐化等社会阴暗面,发牢骚、讲怪话、怨气连天;追求拜 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生活作风。长期耳濡目染,孩子也大多缺少 社会责任感和远大志向,看问题偏激、情绪不稳定、自私自利、任性蛮横。 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干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 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还是育人先育己的道 理,每位家长都应牢牢记住这一点,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用科学的世界观 和生活态度,给孩子以有益的影响。 中国有句俗话:“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父母的生活习 惯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习惯,它差不多是以“遗传”方式传递,传递的内容 其实就是父母的所作所为对孩子的影响。小孩如一张白纸,碰到什么就染上 什么。染上了之后,就成了习惯,就不容易更改了。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 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一位喜欢读书的父亲对耳濡目染成习惯深有体会,他这样写道: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儿子的床头摆满了各种书籍,有长篇名著,有时尚 美文,有作文选刊,罗贯中、巴金、余秋雨走进了儿子的世界。不管寒冬还 是炎夏,不管是忙碌还是空闲,总能看见晚饭后,孩子坐在床上手捧书籍孜 孜以求的身影。读书成为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 分,成为一个无法舍弃的习惯。 孩子热爱读书的习惯从何而来?也许是因为他有一个同样爱书如命的爸 爸,读书是我每天的必修课。手捧一本好书静静阅读品味欣赏,融入书的世 界,走进作者的天地,感受多彩的人生,忘却周围的一切,只有书的宁静和 芳香是我的最好享受,最高奖赏。于是,我的房间成了书的天下,我的床头 终年不缺的就是书。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