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9.97
折扣购买: 天助不如自助求人不如求己(精典版)
ISBN: 9787511314482
4.让创造力成为自己的坚强后盾 奥斯本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创造工程学家,然而他却在2l岁那年失业了。 为了维持生活,他不得不到处寻找工作。 一次,他到一家报社应征,主考人问他:“你从事写作有多少年的经验 ?” 奥斯本是一位诚实的青年,他直言相告:“只有3个月,但是请你先看 一看我所写的文章吧!” 主考人看完后对他说:“从你写的文章来看,你既无写作经验,又缺乏 写作技巧,文句也不够通顺,但内容却富有创造性,暂时录用,试一试。” 问题很清楚,奥斯本被录用的“运气”,是他的创造性带来的,如若没 有这一点,事情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奥斯本本人非常重视主考人对自己潜在能力的偶然发现,并深刻预见到 “创造性”的可贵。 从那以后,他就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奇迹也就在发挥创造力 的过程中出现: 他从一个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小职员逐渐成为金领,并撰写了一部著名的 《思考的方法》一书,于1941年出版,成为当代创造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 创造能力是指在自然和社会领域中,探索求知的能力,是指在所从事的 一切活动中进行创新的能力。 19世纪著名的化学家贝齐利阿斯,他断言人类要想从无机物中制造出有 机物是绝对不可能的。 然而,他的学生,年仅24岁的维勒,却从实验中提取出了尿素这种有机 物。 在名人和事实面前,是迷信权威还是相信事实? 维勒作了这样的选择:发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名师观点的错误 ,宣告了神秘的“生命力”论的破产。 古往今来,具有创新思维的人,都不拘常规,因此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从而达到胜利的彼岸,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当然不在话下。 而缺乏创新思维,就会使本来可以创造、发明、发现的很多机会丧失掉 。 例如,卓越的物理学家胡克,具有出色的实验才能,在物理、化学、生 物等领域都有出色的贡献。 然而,由于他缺乏像牛顿那样的创新思维,致使他虽然走到了万有引力 跟前,结果仍无力抓住它,把唾手可能得的胜利果实白白地放跑了。 策划好自己的人生需要勇气,更需要创新思维。 这在战争中也是如此。 例如,苏联卫国战争期问,苏军坦克第三集团军在基辅战役前,收到一 道命令: 在夜间进攻中,所有的坦克要打开前灯,拉响警报器向敌人进攻。 这一反常的行动,创造了取胜的机会,使德军被车灯照得睁不开眼睛, 被坦克的怪叫声吓得惊恐万分,狼狈逃窜,苏军乘势一举突破敌人的坚固防 线,赢得战斗的胜利。 又如,1944年4月,在苏德战场上发生了苏军强攻彼列科普的战斗。 战前的一天早晨,苏联集团军炮兵司令员在暖烘烘的掩体工事里,正为 没有弄清行军部署情况而忧虑。 这时,集团军的参谋长刚好从外面走进来,肩章上还带有一层薄薄的雪 花,转眼问就融化了。 司令员眼睛一亮,突然想到: 由于天气转暖,敌人掩体内的积雪也将马上融化,为了避免泥泞,他们 必然会清扫掩体内的积雪,带雪的湿土被抛出来,就会暴露对方的兵力部署 。 果不其然,苏军很快查明了德军情况,发起了猛烈而准确的炮火攻击, 并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一般来说,一个人对自己不懂得、不了解的东西会有一种自发的求知欲 望,而且对一种新事物及新领域有一种敏感性。 新闻记者休斯发明电炉;软木塞的经销商人吉勒特尔发明了安全刮脸刀 ;律师卡尔森发明了静电复印术;邓洛普发明了轮胎……为什么他们在各自 的工作中发生“偏向”? 他们似乎是“外行”,但却有着不同凡响的创新,关键是他们具有触类 旁通的本领。 所谓触类旁通,就是人们根据原型的启发,看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提 出新假设,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触类旁通中的“类”中得到启发 ,经过想象、推理,从而解决其他相类似的问题。 一个科学家或发明家转向别的领域,还由于对其他领域的一种“好奇心 ”。 从思维的特性来看,好奇心能使人抛弃传统的轻车熟路,在探索真理的 征途上独辟蹊径,能使人透过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发现事物不寻常 的本质,使人挣脱固有的思维程序,触发创造思维神经。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