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量法师与万佛阁

新量法师与万佛阁
作者: 编者:性康
出版社: 上海社科院
原售价: 220.00
折扣价: 149.60
折扣购买: 新量法师与万佛阁
ISBN: 978755201613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佛教传人上海已经有一千七八百年的历史,相传 三国东吴孙权赤乌年间,有祖籍康居的僧人康僧会大 师来江南弘传佛法,现在上海著名的龙华寺、静安寺 ,据说就是这时建立的。南汇地区位于上海东南一隅 ,本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根据史料记载 ,宋代就有南迁的移民在这一带开垦滩涂,明洪武年 间属金山卫治,清雍正年间始建县。南汇地区有诸多 江南水乡古镇,也曾孕育了诸多历史名人,如著名革 命家、理论家张闻天,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 等,都是南汇人。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新 量法师就诞生于此。 新量法师,原为南汇顾氏小女,俗名讳桂珍。 1920年9月,生于南汇泥城横港村。顾氏家族与佛教 因缘深远,家中眷属平素常亲近南汇净心庵净船比丘 尼。桂珍四岁时母亲往生,家人为桂珍母亲在净心庵 供奉莲位,念佛超荐,以祈求往生净土。在此期间, 年仅四岁的小桂珍紧跟着寺院的法师们和家人一起上 香礼佛。净船法师看到年幼的桂珍如此聪慧乖巧,认 为是具大善根者,将来必成大器。1924年,年仅五岁 的小桂珍由净船法师引荐,在父亲和姑妈的护送下, 出家于奉城万佛阁。时任万佛阁住持的了愚法师命弟 子又禅法师作为小桂珍的皈依师,并择吉日为小桂珍 剃度,取法名“新量”。 新量穿上了僧服,成为驱乌沙弥尼,开始随众过 着寺院僧团的生活。年幼的新量法师比同龄的孩子高 大,勤劳好学,每日随师父学习读经、学敲法器、学 做日常生活事务,短短数月,即能背诵出早晚功课。 她天生独具超群的梵音基础,这让了愚师公和又禅师 父及万佛阁全体尼众们无比赞叹欢喜。 了愚师公在新量法师九岁时即送她进奉城小学读 书。新量法师在校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完成各门功 课。每日放学归寺,还随大众诵经念佛,自此兼习内 外,精进不已。三年后,她顺利地完成了初级小学课 程,为日后深研佛学、精进修行奠定了文化基础。 新量法师小学毕业后,留在寺院随师学习经典、 研究教理、唱诵梵呗、念佛共修。她特别喜爱书法, 每日练习,由此练就一手好字。十四岁时就已成长为 形同沙弥尼,到了十六岁,便由了愚师公为其传授沙 弥尼戒法,成为一位如理如法的法同沙弥尼。 此后,新量法师一直随侍师父和师公在万佛阁。 万佛阁历来遵循“农禅并重”的传统。这种传统由唐 代百丈怀海禅师创立,将僧人的修行融人日常的生活 和劳动中,出家人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为轨持 ,成为中国佛教各宗派寺院遵循的祖训。万佛阁当然 也不例外。新量法师出家时,万佛阁尚有田地二十余 亩。新量与寺内的师父们一起下田劳动,锄草、种豆 、摘棉花等,各种农活都学着做,在劳动中体悟佛法 的精髓。 除劳动之外,万佛阁每年还会依例举办一些佛事 ,其中最多的就是“佛七法会”。佛七法会也称打佛 七,主要依据《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等经 。如《佛说阿弥陀经》中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 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 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观无量寿佛经》中也说:“一日乃至七日,即 得往生。”因此佛七法会是佛教中常见的修行方法, 佛弟子们籍此精进修行,是为了希望能克期取证。举 办佛七法会,需要做好一系列寺务,例如采购供品、 布置场地,安置佛坛,等等。每当举办佛七法会时, 了愚师公都会让新量法师协助参与。这些活动,使年 轻的新量法师既熟悉了佛事仪轨,更锻炼了办事能力 。 除佛七之外,每年的腊月初八,万佛阁还会按传 统布施腊八粥。 腊月初八进行祝祭,本是中国民间岁时祭祀的一 种,是为庆祝丰收,祈祷风调雨顺之意。佛教的腊八 粥起源于佛陀受牧女乳糜供养的故事。中国佛教寺院 于腊月初八那天施腊八粥,除了纪念佛陀成道,还包 含了吉祥、和谐、健康、营养、结缘等意。正如了愚 师公曾经对新量法师所说:“受人以粥,施人以饭, 这既是因果,也是善缘。”佛教六度,布施为先。布 施是践行大乘佛教菩萨行的重要法门,修行布施波罗 蜜能够助行者破除悭贪、消弭我执、培养福德。了愚 师公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众生的慈悲愿力,深深影 响了年轻的新量法师。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