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梁遇春译文集/名家名译

鲁滨逊漂流记/梁遇春译文集/名家名译
作者: (英)丹尼尔·笛福|译者:梁遇春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34.00
折扣价: 23.80
折扣购买: 鲁滨逊漂流记/梁遇春译文集/名家名译
ISBN: 9787546370101

作者简介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秋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翌年返回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文学活动始于大学学习期间。主要是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和写作散文。主要著作有: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等。

内容简介

我是1632年出生于约克城一个富裕家庭的。我并 不是本地人,只因为我父亲是外国人,他是德国不来 梅的人。到英国赫尔城做了些生意,赚了点钱,搬到 约克城,认识了我的母亲,我母亲娘家姓鲁滨逊,在 当地也很体面,我随母姓,名叫鲁滨逊?克鲁次娜, 由于英语口音的变化,渐渐人们叫我,或我自己叫起 来,写起自己的姓名的时候,习惯于克罗索,于是我 的名字就叫鲁滨逊?克罗索。 我有两个哥哥,其中一个哥哥是驻佛兰德的英国 步兵团的中校,著名的罗加特上校率领过他们,后来 哥哥因为跟西班牙人打仗,在敦刻尔克附近阵亡,而 我的第二个哥哥至今下落不明,就像我父母后来不知 道我的下落一样。我排行第三,没有学过什么技术, 从小时候起,我的脑海里便充满了遨游四海的念头; 我老父亲让我接受了当地相当高的教育,除家庭教育 外,还叫我上乡村义务小学,父亲希望我学法律,而 我一心一意想出外去遨游,对其他任何事情都不感兴 趣,这种固执的偏好,导致我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父 母的劝告。对于母亲和朋友的恳求,我都不予理睬, 这种顽固不化的怪脾气,也就注定了我今生要受磨难 。 我父亲是个明智而庄严的人,他看出了我的计划 的危险性,为此常常给我严肃而精辟的忠告。一天早 晨,他把我叫到他的房间(由于他患有痛风病,早已 是不出门了),又一次与我长谈,对我耐心相劝。他 问我离开家乡,离开自己所熟悉的故土东游西荡,对 我究竟有多少好处。我本应该在本地混出点名堂来, 仰仗亲友的引荐,奋发勤勉致富,过一种安逸和享乐 的生活,他对我说,到海外去冒险,以猎奇而炫耀于 世,以超人的方法使自己名扬,他们大致分为两类, 他们或者一贫如洗,或者腰缠万贯,大起大落,要么 远远低于我们,要么高高在我们之上。我们属于中间 阶层,既不像那些体力劳动者,必须受尽人世的磨难 ,也不像那些上层人物那样奢侈,傲慢野心。他告诉 我,我们这种阶层的生存是最幸福的阶层,也是人们 普遍羡慕的阶层,希望他自己置身于社会的两极之间 —介于贫民和贵人之间,既不贫 穷,也不富有,仁人志士们以此证明人们常常祈 求生活幸福,其他真正的幸福真谛是生存于这一阶层 之中。接着他又十分诚恳而慈蔼地劝我不要太任性, 不要自寻苦恼,以免使自己陷入可悲的境地,使自己 和所处的自然环境及所处的社会阶层格格不入。他还 告诉我,没必要自食其力,他会推荐适合于我的社会 阶层。假如将来我不能过一种安适幸福的生活,那只 能怨我的命运或我自己的过错,不能怨他,因为他自 从看出我的计划的害处,已经尽了责任,我命该如此 ,他故对此不负任何责任。总之,他说只要按照他的 要求,守在家里,同意留下来,他就会对我的所作所 为采取容忍的态度,不再过多地干涉我的生活,免得 我以此为借口想要逃跑。最后他说,我应该以我哥哥 为前车之鉴,他曾经以同样诚恳的方式劝过我哥哥, 叫他不要去打仗,但是却无法阻止他,结果凭着一股 青年血气之勇,决意参加军队,而导致自己过早地灭 亡了。对于我,他一方面继续为我祈祷,另一方面却 认为,假使我一定要采取这种愚蠢的步骤,上帝便不 会为我祝福,而且将来终有一天我会陷入孤立无援的 悲惨境地,到时,我肯定会想到往事不堪回首,后悔 自己当年不听他老人家的规劝。 事后回想起来,父亲最后的几句话颇有预言性, 虽然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见他说这些话的 时候,特别提到哥哥不幸阵亡的时候,两行热泪滚滚 而下,当他说到将来终有一天我会因陷于孤立无援的 悲惨境地而后悔时,他竟感伤得中断了他的谈话,几 乎不能自制,他的心充满了忧伤,不能再说下去。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