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杭州(精)/作家与故乡

郁达夫的杭州(精)/作家与故乡
作者: 郁达夫|摄影:陆宗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郁达夫的杭州(精)/作家与故乡
ISBN: 9787807681557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其文笔浓郁清新,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小说、散文、诗词和文论等众多领域成就卓越。 陆宗寅,笔名田源,民俗风情摄影家、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足迹遍及江南水乡古村镇,发表专题摄影作品2000余幅。

内容简介

光绪的二十二年(西历一八九六)丙申,是中国 正和日本战败后的第三年;朝廷日日在那里下罪己诏 ,办官书局,修铁路,讲时务,和各国缔订条约。东 方的睡狮,受了这当头的一棒,似乎要醒转来了;可 是在酣梦的中间,消化不良的内脏,早经发生了腐溃 ,任你是如何的国手,也有点儿不容易下药的征兆, 却久已流布在上下各地的施设之中。败战后的国民— —尤其是初出生的小国民,当然是畸形,是有恐怖狂 ,是神经质的。 儿时的回忆,谁也在说,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 的回忆,却尽是些空洞。第一,我所经验到的最初的 感觉,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在紧逼 着我。 生到了末子,大约母体总也已经是亏损到了不堪 再育了,乳汁的稀薄,原是当然的事情。而一个小县 城里的书香世家,在洪杨之后,不曾发迹过的一家破 落乡绅的家里,雇乳母可真不是一件细事。 四十年前的中国国民经济,比到现在,虽然也并 不见得凋敝,但当时‘的物质享乐,却大家都在压制 ,.压制得比英国清教徒治世的革命时代还要严刻。 所以在一家小县城里的中产之家,非但雇乳母是一件 不可容许的罪恶,就是一切家事的操作,也要主妇上 场,亲自去做的。像这样的一位奶水不足的母亲,而 又喂乳不能按时,杂食不加限制,养出来的小孩,哪 里能够强健?我还长不到十二个月,就因营养的不良 患起肠胃病来了。一病年余,由衰弱而发热,由发热 而痉挛;家中上下,竟被一条小生命而累得精疲力尽 ;到了我出生后第三年的春夏之交,父亲也因此以病 以死;在这里总算是悲剧的序幕结束了,此后便只是 孤儿寡妇的正剧的上场。几日西北风一刮,天上的鳞 云,都被吹扫到东海里去了。太阳虽则消失了几分热 力,但一碧的长天,却开大了笑口。富春江两岸的乌 桕树、槭树,枫树,振脱了许多病叶,显出了更疏匀 更红艳的秋社后的浓妆;稻田割起了之后的那一种和 平的气象,那一种洁净沉寂,欢欣干燥的农村气象, 就是立在县城这面的江上,远远望去,也感觉得出来 。那一条流绕在县城东南的大江哩,虽因无潮而杀了 水势,比起春夏时候的水量来,要浅到丈把高的高度 ,但水色却澄清了,澄清得可以照见浮在水面上的鸭 嘴的斑纹。从上江开下来的运货船只,这时候特别的 多,风帆也格外的饱;狭长的白点,水面上一条,水 底下一条,似飞云也似白象,以青红的山,深蓝的天 和水做了背景,悠闲地无声地在江面上滑走。水边上 在那里看船行,摸鱼虾,采被水冲洗得很光洁的白石 ,挖泥沙造城池的小孩们,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 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 他们的气力。 离南门码头不远的一块水边大石条上,这时候也 坐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头上养着了一圈罗汉发,身 上穿了青粗布的棉袍子,在太阳里张着眼望江中间来 往的帆樯。就在他的前面,在贴近水际的一块青石上 ,有一位十五六岁像是人家的使婢模样的女子,跪着 在那里淘米洗菜。这相貌清瘦的孩子,既不下来和其 他的同年辈的小孩们去同玩,也不愿意说话似的只沉 默着在看远处。等那女子洗完菜后,站起来要走,她 才笑着问了他一声说:“你’肚皮饿了没有?”他一 边在石条上立起,预备着走,一边还在凝视着远处默 默地摇了摇头。倒是这女子,看得他有点可怜起来了 ,就走近去握着了他的小手,弯腰轻轻地向他耳边说 :“你在惦记着你的娘么?她是明后天就快回来了! ”这小孩才回转了头,仰起来向她露了一脸很悲凉很 寂寞的苦笑。 这相差十岁左右,看去又像姐弟又像主仆的两个 人,慢慢走上了码头,走进了城垛;沿城向西走了一 段,便在一条南向大江的小弄里走进去了。他们的住 宅,就在这条小弄中的一条支弄里头,是一间旧式三 开间的楼房。大门内的大院子里,长着些杂色的花木 ,也有几只大金鱼缸沿墙摆在那里。时间将近正午了 ,太阳从院子里晒上了向南的阶檐。这小孩一进大门 ,就跑步走到了正中的那间厅上,向坐在上面念经的 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婆婆问说: “奶奶,娘就快回来了么?翠花说,不是明天, 后天总可以回来的,最真的么?” P4-8 青葱蓝碧的富春山水和天下独绝的西子风光,滋润陶冶了郁达夫的天赋与情怀,他那清新、畅达与充满激情的文字中,记述了故乡的山光水色和世人风貌,为后人留下一轴情景交融、耐人寻味的多彩画卷。摄影家陆宗寅追寻郁达夫的足迹,用镜头再现有关的风景人情,意在跨越时间的沟壑,领略经典作品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