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译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47.40
折扣购买: 文化金融(2面向2035的选择与蝶变)/立言金融与发展丛书
ISBN: 9787500178774
金巍,字子枫,文化经济与产业金融观察者。毕业于吉林大学,高级经济师,智库研究员,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金融研究所所长。2016年主持创立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并排任秘书长;2017年起担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文化金融蓝皮书”主编,连续五年出版《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
(自序) 面向2035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形势下,中国不会停下改革和创新的脚步。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和国际冲突加剧,政治经济格局剧变,新技术革命席卷各个领域。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1。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发展阶段的第一阶段,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当下,面向新发展阶段,就是面向2035。 本书是面向 2035 的文化金融观察读本。之所以称为“文化金融2”,是因为本书与2021年出版的《文化金融:通往文化世界的资本力量》有着承续关系,上一本中的文章主要写于 2014—2020 年,而这本书收录的所有内容都是 2020 年之后的,跨度为三年。 本书反映的这个时期,正是新发展阶段起步的这三年时间。这三年,人们在解读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及政策,在准备着迎接可能发生的重大变革。虽然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中国将在应对各种困难、破解各种难题中崛起。2035年之前,乃至2049年之前,我们将有幸经历这个伟大崛起历程中的很多重大事件。 对于文化经济和文化金融研究者来说,面向 2035 意味着什么?要置于何种条件下走向 2035 年?我认为,可能要重点考虑这样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发展新战略。在新发展阶段,一些国家战略在延续,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些新的国家战略横空出世,如共同富裕战略、高质量发展战略、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等。这些战略是应对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指针,是即将改变中国发展面貌乃至世界发展格局的战略,任何一个领域都不能忽视这些战略。 二是经济发展新形态。文化经济也是经济,文化金融也是金融,必须面向经济发展新形态。数字经济是最具新发展阶段特征的新经济形态,技术进步正在改变经济发展格局,同时带来社会层面的根本变化。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也在深深影响着文化、文化经济和文化金融的发展方向。 三是文化发展新局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铸就文化新辉煌,坚持“两个结合”2,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这一切都预示着未来十几年我国文化发展将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面向新发展阶段,任何一个领域,都必须做出战略选择,必须自主完成蝶变。所以在本书中,我考虑将与大局势和大视野有关的文章放在首选位置,同时重点考虑数字技术变革与文化金融关系的文章。另外,就体系建设、产业服务、区域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是搭建文化金融研究架构所必须的。 本书的主体框架包括三大部分,共六章,每章五篇文章,共计三十讲。 第一部分的主题为“大局势与大视野”。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期最后一年,这一年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这一年也发生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这一年,社会各界也在积极筹划迈向“十四五”新征程。此后的三年,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俄乌冲突、巴以冲突 等为世界格局变化平添无数的变数。在新局势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高屋建瓴,制定了一系列战略和政策。在这个时代,关注大势和国家战略是所有领域必须的态度。这部分第一章的文章,有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金融方面的总结,有对2020年之后新形势的分析,重点对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和文化金融发展路径进行了解析。第二章的文字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大视野,重点阐述了文化金融如何服务建成文化强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共同富裕战略和乡村文化振兴等较为重大的问题。 第二部分的主题为“技术变革与体系构建”。这是一个新技术革命时代,也有人说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正在全面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我从 2015 年开始跟踪金融科技在文化金融领域的应用,这条脉络在 2020 年之后演变为数字金融与文化金融的关系问题,这个关系的核心是文化金融数字化。虽然这个问题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显得微不足道,但对文化产业来说意义重大。这部分第三章的几篇文章分别讨论了与文化金融相关的金融科技应用、产业数字金融、数据要素与数字资产等问题。第四章是体系建构,从文化金融服务体系的要素视角切入,分别讨论了公募 REITs、文化企业公司金融能力、文化企业上市、文化产权交易所等问题。当然,文化金融体系建构远不止这些问题。 第三部分的主题为“产业服务与区域发展”。文化金融与文化产业相互依存,文化金融以服务文化产业为重要使命。在新发展阶段,文化金融服务对象正在发生变化,服务产业需要换个角度、换个思路。本书第五章阐述了与文化金融服务相关的数字文化产业,文旅融合产业,文化创意、创新与创业,以及版权产业等这些领域,这些都是在新文化经济时代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领域。文化金融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首先是如何成为区域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我对各地文化金融发展也有所观察,也主持了相关课题项目,所以在课题或研讨资料中选编了几篇文章,介绍了北京、南京、深圳、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文化金融发展情况,编为第六章。 本书各章都关注了一些业界比较关心的话题,这是本书的特点之一。我在本书中收录的内容,一部分是报纸杂志的约稿,另一部分是在论坛演讲稿、发言稿基础上整理而成的,这些文章的主题大多是应邀设计的,所以话题多是业界比较关心的。以上这些文字,虽然是不同时间撰写和整理的,但放在一起勉强也成了一个体系。 2023 年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启动二十周年,二十年来,文化金融是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步步推进而深入发展的。我特别整理了 2003—2023年全国文化金融相关大事记附在书后,作为纪念。 算起来,我选择文化金融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也有十年了,这十年还是做了一些事,比如成立中国文化金融 50 人论坛、编辑出版“文化金融蓝皮书”系列书籍、编写大学专用教材《文化金融学》、参与建设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设立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所、举办“立言文化金融沙龙”等。文化金融是交叉领域,欠缺系统的理论研究,同时也欠缺常识性的认识。我致力于通过写文章、演讲、授课、座谈等方式与各界交流,表达我的看法,我觉得普及常识和推动实践也非常重要。 在此感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侯光明、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云南省社科联原主席范建华、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魏益华等师长在百忙之中为本书撰写了推荐语。感谢中译出版社于宇老师和李梦琳老师对本书付出的努力。向所有支持本书出版的师长和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书是在新发展阶段起步时期的一个粗浅的观察。才疏学浅,难免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及读者批评指正。 所谓面向,只是看见,远未到达。路还很长,与同行者共勉。 金? 巍 2023 年 11 月 1 日 于北京通州 大运河畔 注: 1.2020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2.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本书内容的时间跨度是2020年至今的三年,这三年是新发展阶段起步的三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金融适应形势,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而面向2035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走向2035?本书从文化经济和文化金融角度分析,兼顾了文化金融发展中的宏观和微观问题,围绕战略、政策、技术、体系、产业、区域等关键词搭建了文化金融发展观察的架构,并与作者2021年出版的《文化金融:通往文化世界的资本力量》一书有着承续的关系。 2020年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的起步之年,本书内容所涵盖内容正是新发展阶段,本书内容较新,为读者在新时期文化金融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且市场同类型内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