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情商课(插图升级版)

哈佛情商课(插图升级版)
作者: 编者:曹君丽|责编:曹昌虹
出版社: 江苏美术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0.90
折扣购买: 哈佛情商课(插图升级版)
ISBN: 978755806317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情商的价值 现代成功企业家所具有的风险意识、创新意识、统御 意识等无一不与“情商”直接关联。在美国工商界,“智 商使人得以录用,情商使人得以晋升”的用人准则早已经 深入人心。在现实生活中,高情商的人才(智商有可能并 不高)取得辉煌业绩的故事同样不胜枚举。 美国有一个企业,专门设置了调查研究部门,该部门 组织调查了188个公司高级主管的智商和情商,想了解他 们的智商、情商和他们的工作之间的关系。结果很令人震 惊,情商的影响力高于智商8倍!也就是说,智商低一点 的人,如果拥有很高的情商指数,完全可以获得成功。 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 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复杂的人际关系,越来越激烈的竞 争,使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只有高智商,应付起来显然 力不从心,还要有高情商才不会被社会抛弃。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一家从事保险行业的公司招 聘了5000名促销员,并对他们进行了职业培训,人均培训 费用为3万美元。谁知雇佣后的第一年,就有一半人辞 职,4年后这批人只剩下不到1/5。原因是,在推销保险 的过程中,推销员要经受屡次被拒的尴尬,许多人在遭受 多次拒绝后,便没有勇气再继续做下去。于是,该公司向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塞里格曼讨教,希望他 可以为招聘工作提点建议。接受该保险公司的邀请之后, 塞里格曼对该公司15000名新员工进行了两次测试。一次 是测试员工的智商,另一次是他创新的测试,测试员工的 乐观程度。之后,塞里格曼对这些新员工进行了跟踪研 究。在这些新员工当中,有一组人智力测试不及格,但在 乐观测试中,他们又是超级乐观主义者。跟踪研究的结果 表明,这组人的销售业绩是最好的。第一年。他们的推销 业绩比“一般悲观主义者”高出21%,第二年高出57%。 从此,塞里格曼的乐观测试成了该公司招聘的必备步骤。 塞里格曼的乐观测试很像情商测验。它表明,在保险 公司中能否取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与情绪有关。乐观测试 可以成功地预测一个人成功的可能性,这有力地支持了情 感智商的理论的发展。 在实验的基础上,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洛 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于1991年首次提出了情 商这一概念,情商指了解和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并加 以整理分析,为一个人思考和行动提供依据。情商需要依 靠其他要素才能表现出来,情商的高低决定一个人的能力 (包括智力)能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到极致,从而取得 不同程度的成就。“情商”这一概念的提出,受到心理学 界、教育界和企业界的极大关注。不少学校、企业管理人 员都尝试着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情商”这一概念于 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之后,立刻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为航天业培养后备力量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生 的第一学期结束后,将从中挑出1%的优秀生进行专门培 养,人数为35名,进入高等工程学院学习。这些学生成立 新的班级并统一住宿,直至本科毕业。学生一进入该班, 每个人都单独配导师,导师包括院士。选拔出来的尖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