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7.40
折扣购买: 孩子你的天赋妈妈懂(全新修订第2版)
ISBN: 9787201145082
金子谦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注册财务分析师,中国专业少儿考评专家,***“国培计划”特邀嘉宾。 先后在北京联合大学、新桥外国语学院等教育一线阵地工作,多年来从事中国式精英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也是民间家长大学慈善教育的创始人。 她培养的00后儿子****,会使用英、韩、西班牙三种外语,擅长跆拳道、围棋和投资理财;曾4次跳级,有过韩国、美国游学经历,13岁即高中毕业并成功申请美国大学。
用名字播下能量种子 一次**,我约几位好友组团外出郊游。那次的聚会很热闹,几个孩子撒欢儿地“疯玩”,大人们也当自己是孩子,玩得很投入。玩累了休息的时候,六岁的儿子跟我聊到一个问题:“妈妈,那个姐姐到底叫什么名字?她有好几个名字,叔叔只叫她小 X,可是阿姨叫她的名字总是不一样。” “噢?”对我来说,这倒是一个新发现,“阿姨都叫她什么啦?” “有时候叫 XX,有时候叫 XX,有时候……”儿子一下子列出了我这个朋友对自己女儿的四五种称呼。听了之后,我也觉得有趣,在大人头脑中孩子居然有这么多名字。 朋友家的孩子知道我俩在谈她那些稀奇古怪的名字,她特别兴奋:“阿姨,我们对孩子的称呼会在无意间影响其自我认知。我一听我妈叫我什么,就能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她知道,妈妈叫她小名或昵称的时候,一般都是心情好或者该吃饭了(她多玩一会儿玩具,不马上回应也没关系);如果妈妈提名带姓地叫她大名的时候,一定是要命令她做什么事情,或者因为她没做什么事生气了(她得赶紧去妈妈面前,不然就要被批评)。 孩子总结的真是有些道理呢!家长们注意过没有,当我们叫孩子不同名字的时候,往往反映出我们内心的一种动向,孩子由此预知我们的情绪与思想动态。 这是家长与孩子间一个很有意思的生活互动。联想到孩子教育问题,我觉得这件小事背后有值得我们好好探讨的问题,其实如何称呼孩子可能也是父母要修炼的一堂课。 那次聚会,我的那位朋友跟我谈她女儿时常用“我家*头”。“*头”这个词,听来很亲很可爱,类似的还有豆包、猪猪、仔仔等。 我认为这类昵称也许不太合适,甚至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利。虽然说名字只是一个代号,但我们对孩子的称呼却会在无意间为他的自我认知做一种定位,并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们产生影响。 比如说,“*头”“小不点”这样的昵称,听起来有点像这个孩子永远长不大或者没长大的感觉。孩子小或许会觉得很亲切,有种被*爱的感觉。但从长远来说,这样做会对孩子心理成长产生影响,就我的理解,至少是有三个层面的隐患。 **,孩子幼小时期我们称呼其乳名,他们还不能区分其中的含义,但是我们传递的情绪孩子能接收到。称呼是一种暗示,随着孩子的成长会产生一种潜意识——自己永远是个孩子,自己就应该被关心,自己一切都听从大人的安排就好……长久处于被动接*关爱的状态,对孩子独立性、积极性、能动性的获得不利,可能一个孩子已经长到十七八岁了,内心却依然像一个幼稚的儿童。 第二,我们认为昵称能增加彼此的亲切感,但这只是大人的思维,孩子想的很可能跟我们不一样。当孩子慢慢长大,在一些场合他其实是很在意家人对他的称呼的。也许他们*希望家长称呼他的学名而不是乳名,以避免同学、朋友笑话。如果我们家长小时候有被人取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外号”的经历,那么就可以理解一个称呼可能对孩子成长造成的影响。即使父母给孩子的昵称和同学间玩闹时取绰号不同,但在称呼上也必须谨慎。例如有些家长为表达对胖乎乎的儿子的爱,给他取个乳名叫“肥仔”“胖豆”什么的。看似不要紧,其实可能让孩子内心深处产生一些体重方面的自卑感。 第三,我们对孩子的称呼很多时候是在对孩子做评判,通常也比较主观,总是随着自己内心感*和孩子外在的行为而变化。这时孩子是能感*到的,他们就会有一个疑问:爸爸妈妈到底是无论如何都爱他,还是只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爱他?我问过那些来我课堂上的孩子爸妈平*称呼他们什么,他们给的答案有:茵茵,慧慧,猪猪,仔仔,豆包,豆豆,小肥,小宝等,此外使用频率*高的称呼是宝宝、宝贝。回答虽然千奇百怪,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像前面说过的那个女孩一样,他们将家人怎样称呼他们分成两种情况——爸爸妈妈高兴或者正常的时候怎么称呼,不高兴的时候又怎么称呼。 我们对孩子的称呼可以*“艺术”一些。虽说名字只是一种代号,但不同的称呼在孩子的意识里会做一些身份的界定,有可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某些意念的种子。 回想起来,我们家对金程杰的称呼也很多,在他成长的各个阶段至少也给了他四个有不同寓意的“花名”——“金**”“金队长”“金博士”“杰哥”。现在看来,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我们借这些称呼给他播下了某些意念的种子。 **颗种子是,愿做“国器”、不计较小事的——“金**”。 我们小区门口有家书店,那时 7 岁的程杰已经认识不少字了,我们晚饭后去散步经过书店他就去看书。偶然看到了《明朝那些事儿》,他很喜欢,便天天去看。有一次看到《明朝那些事》的第 5 册,有一段讲张白圭 12 岁时参加县考中了秀才,荆州知州李士翱看了他的答卷后连呼“国器,国器”(还建议他改名叫“居正”)。 看到这里,“国”“器”这两个字程杰认识,但放到一起组成一个词他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于是他举起书问我:“妈妈,‘国器’是什么呀?” 我拿过来看了看,然后告诉他,“国器”就是“**用的器具”,是一个***宝贵的人才。书中说到的 12 岁的张居正,他后来就做了明朝的首辅(相当于“**”),他的老师当时看到了他的才能,认为他将来一定是对****有用的人才,所以就称呼他“国器”。 孩子毕竟是孩子,听完他就说自己将来也要做“国器”。我就开玩笑地说,那好,家里人从今往后就叫你“金**”了,既然你是将来要做**的人,那你就要知道**是干什么的人,知道要具备哪些特征才能做**。 这样,金程杰就自己去做研究,然后告诉我**是干大事的人,要有知识,还要能演讲等,*重要的是要有大胸怀。这是他在 7 岁时的收获。 第二颗种子是,不给人添麻烦,*能照顾他人的——“金队长”。 1.设置心锚、好习惯养成、情商培样、高逆商、激发财商、学习力、孩子的圈层、梦想支持、育子复盘,一书全搞定。 2.重磅全新升级:在初版基础上,不但与时俱进地加入了当下家长关注的焦点,升级了篇章,在每一小节后面还附上了相应的幸福行动表格,引导家长付诸实践。 3.这是一本好家长“修炼宝典”。这个世界什么职业都有岗前培训,唯**长这个岗位没有。本书打破市场空白,为家长们提供一本育子实用工具书。 4.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须躬行。 ——知道不如做到,**家长在养育目标和结果之间付诸行动。 42份幸福行动表,就像42份满怀慈爱的心愿卡,愿每一个家庭都能一一品尝到42颗“行动果实”的幸福滋味。